還記得我們幼年時寫的那篇作文嗎?——《我的理想》小時候我們都有過自己的理想,當老師把這個題目寫在黑板上的時候,我們都積極熱情的思考著自己將來要成為什麼。每個人都在方格子的試卷裏寫下10、20年後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或是教師,或是醫生,或是科學家,或是當官,總之每一個人腦海裏都有一個高尚的理想。我也常常幻想著長大之後一定要做一個出色的女警察,希望可以憑著自己的力量懲罰作惡的壞人,減少流浪的孩子。
後來當我發現有一樣東西可以讓我變得更加快樂的時候,我的理想又不一樣了。當我進入另一個階段,走進初中的校園,麵向另外一個新的群體時,當老師第一次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寫日記時,從最初的隻是完成任務到後來的習慣,我漸漸的發現自己愛上了這份作業。然而我的語文作文的成績也從最初的不及格到後來被老師挑出來分享給同學,從那一刻起,我漸漸地愛上了語文,愛上了這個可以與我分享快樂和痛苦的朋友,我把一本又一本的筆記本當成是自己最好的朋友,酸甜苦辣,冷暖隻有她知,從最初隻會汪汪喵喵的小狗小貓到不會發出聲音的筆記本,我的朋友一直都在,於是我越發的喜歡了寫作,我享受著她給我帶來的那一點點的小榮譽。我去舅舅家拿報紙看,每天從裏麵挑出一些優美的文章,而且在舅舅的指導之下我有了剪報的愛好,我把舅舅給表弟的任務分配在自己的身上,每天進步一點點,這也是語文老師給我的評價。有一天我默默地在筆記本裏寫下我的理想——將來我要成為一個作家。
厚厚的筆記本一本本的疊起來放在我和外婆一起睡覺的那個房間裏,這是我初中所有的記憶。
後來上了高中,當我遇到了第一個真正的朋友——素姍,當每天都要重複地做著老班發下來的數學試卷;當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時;當我的理想就是要考上“中山大學”時;當語文對於我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時……我的作家之夢已經完成被拋到了腦後。所以在高中的三年裏我就是在不停的做那些以後永遠也不會用到的理綜練習,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沒有意義的練習題和試卷,為了一場又一場的考試目標可以打敗王凱祥,但是三年都沒有實現的無意義的戰役……
“如果有一天我寫了本小說,不知道會不會有讀者?”我的朋友圈裏的最新一條更新消息。這個突發奇想的隨便說說,卻有很多人點讚和評論。
原本就像成為作家的我,此刻再一次重拾最初的夢想。盡管說最初的夢想應該是成為一名出色的女警,但是這個夢想我並不是一點也沒有努力,然而早在四年前高考後在南昌體檢結果身高不夠一米六的那一刻便破滅了。
大學四年的儲備,每一本名著,每一個故事對於我來說都是一個激勵。我的人生又何嚐不像高爾基的《童年》那般淒美,我的故事又何嚐不會打動一些人。這個在我的心中醞釀了很久很久的故事;這個從我記事那天起就已經開始發生的故事;這個有素姍、有歐陽不語、有相兒、有識睿的故事。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什麼霸道總裁、也沒有巧合,每一個小情節都是真真實實的存在的,構思縝密的材料、平和的心境,僅僅隻是為了表達一顆永不放棄的心和一群充滿愛的人。我帶著懷疑的心態開始了這個小嚐試,就是這樣一段紛繁複雜的大學生活加上風平浪盡但是越壓力重重的高中。
萬事開頭難。
夜幕降臨,寂靜的夜裏最適合做什麼?
實習期間我沒有一刻讓自己停下來,作為小說中的一個敘述者,給一個怎樣恰當的時間和空間讓這個故事可以吸引更多的讀者,我靜靜的在筆記本上寫了一些記憶深刻的片段,一個個小小的片段,當我把自己當成讀者時,讀到深處便淚珠點點。
每天拿出筆和本子寫點東西,這個已經丟掉了7年的習慣一個月的堅持又將其重新拾起,當這些空白的頁麵上被一個又一個黑色的字符覆蓋著時內心有著說不出的成就感,原來有些事情隻要堅持真的會成為習慣,習慣會讓自己內心變得更加的充實。
由於討厭電腦屏幕的輻射,所以一貫不喜歡呆在電腦麵前的我,為了最初的一句話,我必須每天堅持下班回來將手寫的字符敲成電子版的字符。這個計劃是高調的說出,但是行動卻是默默的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