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不斷消耗能量,這些能量是體內營養物質氧化所釋放的。氧化營養物質需要用氧,氧來自人體外,氧化後產生並向外界排放二氧化碳。這就是呼吸。呼吸由呼吸係統來完成。呼吸係統分呼吸道和肺兩部分。

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組成。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下麵我們逐一介紹各個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氣體出入的大門——鼻與咽、喉等

借助鏡子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鼻子,鼻腔前部覆蓋著皮膚,上麵長著鼻毛,其餘部分覆蓋著黏膜,其中有豐富的血管。鼻腔是空氣進入呼吸道的第一道大門,鼻毛、鼻黏膜就好比看門人,肮髒的、不利於人體健康的東西,像灰塵、細菌,都是它們阻擋的對象,鼻毛組成樹林,以身軀阻擋灰塵和細菌。仍有一些微粒和細菌會穿過鼻毛“樹林”,它們將會遇到鼻黏膜。鼻黏膜能分泌黏液,能把落到上麵的微粒、細菌粘住。而且黏膜中豐富的血管,能溫暖吸入的空氣,毛細血管網中會有源源不斷的暖和的血液流過,將把熱量傳遞給冷空氣。

根據測定,溫度會上升到28℃,可見鼻子對空氣的加溫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此外,鼻腔黏膜還能濕潤吸入鼻腔的幹燥空氣。秋冬季節空氣往往很幹燥,而肺很嬌嫩,要求吸入空氣濕潤,鼻腔黏膜分泌黏液就能起到這種作用。由以上可知,體外幹燥而寒冷的空氣進入鼻腔後,便逐漸變得溫暖,濕潤和清潔,從而減少了對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要好。同學們尤其在跑步中需要大量呼吸時,可要注意盡量閉住口用鼻呼吸呀!

那麼,鼻毛阻擋微粒,鼻腔黏膜吸附微粒、細菌,時間久了,會不會積累大量微粒、細菌堵塞鼻腔?不必擔心,鼻腔有不斷除舊迎新的本領。鼻腔中生著許多非常微小的纖毛,小到隻有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這些纖毛會不斷地將已沾髒的黏液流推向喉嚨。還有一部分被弄髒的黏液會形成鼻涕排出鼻孔。鼻腔又分泌新的黏液,新生黏膜取代黏膜,又恢複了潔淨狀態。

咽是一個前後略扁的漏鬥形管道,從上至下,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鼻咽緊接著鼻腔後部,它下前方有軟齶。軟齶能活動,吞咽食物時軟齶上卷蓋住鼻腔,防止食物誤入鼻腔。軟齶正中有像“小舌頭”的懸壅垂。對著口腔的咽腔部位稱口咽,口咽處有一對扁桃體。緊靠喉部的咽腔稱喉咽,喉咽部有一塊會厭軟骨,它的作用是防止吃飯時食物誤入氣管。

咽的下部向前上方通喉,向下與食道相連,是空氣與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上接咽,下接氣管。它由軟骨作為支架,內部襯有黏膜。喉腔中部側壁左右各有一條聲帶。喉不僅是呼吸管道,也是發音器官。兩條聲帶間的空隙叫聲門,說話時,聲帶拉緊,聲門縮小,呼出的氣流衝擊聲帶,引起聲帶振動而發出聲音。男子的聲帶長而寬,所以音調較低沉。女子的聲帶短而狹窄,所以發出的音調較高。

喉下麵是氣管。氣管長約11~13厘米,它是圓筒形的管道,上端接喉的下方,下端在胸腔分成左、右支氣管。氣管與支氣管都有“C”字形的軟骨作支架,使管腔敞開,氣流能通暢。

支氣管分別伸入肺髒後仍不斷分支,像一棵樹的樹枝,由粗到細,依次分出許多小支,分別叫做細支氣管、終末支氣管,它們都是氣體通過的通道。氣管與支氣管管壁內黏膜的表麵有纖毛,黏膜能分泌黏液,潤滑黏膛,並能粘住吸入空氣中的灰塵和細菌。纖毛不停地向喉頭擺動,把粘有灰塵和細菌的黏液逐漸推向喉頭,最後咳出體外,就是痰。從痰的形成可以看出,痰裏帶有大量細菌,尤其患病的人痰中帶著大量病菌。所以不要隨地吐痰。

氣體交換站——肺

前麵所講的都是呼吸係統中的呼吸道部分,它們是空氣進出的通道,隻負責把空氣引入人體內,但並不承擔氣體向呼吸係統外的其他組織轉移以及收集來自其他器官組織的氣體的工作。後者是由專門的呼吸器官——肺來完成的。

肺是最重要的呼吸器官。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部分。呈半圓錐形。左肺分為兩葉,右肺分為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