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炒房大計(2 / 2)

為這,他還想親自出馬,去南方的幾家分公司考察一下,看看他們有什麼使公司騰飛的高招呢!隻是,劉副總現在就想聽自己的實施方案,看來,對他的不信任、不托底,不光是一個王副總,就連老板的嫡係劉副總也對自己懷疑三分呢。

這個時候,就不要想什麼攘外必先安內的事情了,還是先把增長8%的方案想出來,有了方案,人們心裏就有了底,有了期望,有了盼頭,這樣,他們才會實心實意地擁戴自己。

這時,他想把企劃部經理找來,看看他有什麼高招?可是上午剛剛給人家布置了任務,現在又要調人家來談話,這不是幹擾人家的正常工作嗎?

再說,人家也許是正考慮研究這個問題,隻是還沒拿出來成熟的方案,自己這時候擾亂了人家,豈不等於攪局一般?算了,還是自己先考慮一下吧!

晚上回到家裏,榆強隱瞞不住自己焦慮的情緒,免不了有些長籲短歎。榆葉兒就自然關切地詢問:怎麼了?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兒了?

榆強不想將實施方案的難題說給她聽,但是為了回答她,就說了自己與王副總在董事會上鬧了一場不愉快的事。榆葉兒就殷勤的為他沏茶,勸慰他別生氣了,別上火了。

可是,榆葉兒畢竟是一個打工的,怎麼勸慰也解決不了榆強心中焦慮的心情。兩個人說了半天話都覺得像是隔靴搔癢,怎麼也交集不到一起去。

看看聊得無趣,榆強索性問了榆葉兒一句:“葉兒,如果你現在手裏有四千萬元做買賣,你想幹什麼?”

哦,四千萬元?!榆葉兒聽到這個天文數字,先是驚訝的伸了一下舌頭,隨後像是認真的思索了一下,接著就平靜的告訴榆強:“炒房!”

炒房?!這一下輪到榆強驚訝了,他原以為榆葉兒會說出開酒店、飯店、歌廳,倒賣服裝之類的話來,沒想到,從她的嘴裏,竟然會說出了“炒房”這麼個時髦的話語。

“炒房?你怎麼知道炒房掙錢?”榆強連忙問道。

榆葉兒見榆強問得認真,也不想隱瞞什麼了。

索性將自己認識營口大老板張總的事兒說了出來,當然,她不能說出自己與張總在床上發生的事情,隻是告訴榆強:

“人家原來是個農村種田的老漢,炒房炒了幾年,成了千萬富翁了。你要是炒房,不比他掙錢掙得多!”

嗯,榆強聽到這兒,竟然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榆葉兒講的那些炒房的原理,炒房的案例,榆強聽得懵懵懂懂的,但是,他對炒房的事情並不陌生。

前幾年,市律師協會曾經就炒房的問題展開了一次辯論會,辯論的結果是,炒房不是正規經營行為,甚至就是典型的投機。

但是,人們辯論來辯論去,卻也找不到禁止炒房的法律依據。最後的結論就是炒房不違法。這讓前來參加辯論會的市政府領導很是失望。

他們本來想通過律師的嘴,找出炒房的違法依據,然後根據上級指示狠狠打擊一下炒房行為。沒想到律師們竟然會束手無策。

但是,具體的炒房是怎麼CAO作的,榆強沒有親身經曆,至今還是陌生的。於是,情急之下,顧不得吃飯,就打開了電腦上網查詢了。

過去,中國有句俗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意思是做學問要實事求是,不要不懂裝懂。然而,進入了網絡時代,這句話就改過來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穀歌知。”

不管什麼新名詞、新概念、新事物,隻要利用網絡上百度、穀歌之類強大的搜索功能,馬上就能查到是什麼情況。這種強大的搜索功能,堪比大不列顛的百科全書了。

榆強打開搜索功能,鍵入了“炒房”二字,那些個有關炒房的概念解釋、新聞報道、典型案例,成功經驗,就爭先恐後地蹦跳出來,很快地,榆強就找到了榆葉兒剛才說的那個炒房的經典案例。

他細細地閱讀了這個案例,然後又進入到有關炒房的新聞報道裏,這才知道,炒房,不是哪個企業界精英的發明,而是源於溫州一群家庭婦女的運作。

看看電視上關於炒房的新聞報道,畫麵上出現的不是政府官員,不是廠長經理,而是一群抱著嬰兒,背著孩子的家庭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