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青春期的煩惱 都不一樣(2 / 2)

“你說,那幫男生會不會去啊?”

“應該會去”,我說,“爽姐跟那幫男生關係那麼好,她跟文天昊是中國好同桌,我打賭我哥肯定會去,這樣的話他一定會拉上他那幫兄弟們,再說這幫男生也跟你一樣,那麼愛玩…”

我瞄了她一眼,扮了一下鬼臉,她聳聳肩,“好吧,討厭~”,順手拿出她新買的藍魔MP3,耳塞她一個,我一個,開始順序播放他家傑倫的《依然範特西》,去年9月發表的專輯,她到現在都聽不膩。

她說她最喜歡傑倫這個專輯裏的《聽媽媽的話》,她說在外麵她跟誰都好,很少吵架、發脾氣,但在家總是甩臉子給她媽看。她很愛媽媽,她媽媽是單身母親,辛辛苦苦一個人將她養大,很不容易。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她發現跟媽媽吵架的頻率越來越頻繁,一點小事就愛拌嘴、賭氣,事過之後又開始後悔沒控製好情緒。

她說今天早上她又跟她媽吵架了,中午還賭氣不回家吃飯,也沒打電話回家。

原因很簡單,因為昨天晚上她給媽媽講了今天是她值日,她要早半小時到教室,可是早上她媽媽忘記叫她了。起來她發現值日要遲到了,氣的早飯都沒吃直接二話不說拎著書包就走了。

“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

那一年,周傑倫和潘瑋柏分別出了一首媽媽的歌,周傑倫的這首《聽媽媽的話》,還有潘瑋柏的一首《我想更懂你》,打濕了很多少男少女的心。直到現在,想媽媽的時候,我也會時常聽這兩首歌。

我想王曼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愛媽媽的,可是青春期的叛逆,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喜歡將無名之火撒在父母身上。

麵對應酬後醉酒回家的父親,比起關愛、心疼,我們表現地更多的是厭惡、嫌煩;麵對母親辛苦張羅一晚上的一桌飯菜,我們忘記說了一句“辛苦了”,反而抱怨“怎麼又全是肉啊,不是給你說了我要減肥嗎”…

如果時光可以重來,我們是否可以收起這些不耐煩和衝動,換成用微笑、擁抱和親吻代替抱怨、分歧和爭吵呢?

可惜時光無法重來,我們也無法再回到十七八歲無憂無慮的青春年華。

我無法回到那段跟著文天昊、時闖、薑昕四個人一起吃食堂飯,逛操場,晚自習課間一起去夜跑,晚自習結束一起吵吵鬧鬧奔出校園的時光;我無法再喝到那個粉色的草莓奶茶;也無法回到那一個,情竇初開的月夜裏的萌動中。

可是,這一切的美好,都成了我一生最珍貴的回憶。

所以,我很感謝曾經擁有過的這些回憶,感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