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燒紙錢(2 / 2)

稻草燒完了,天還沒有亮,小和尚又找了些黃紙接著燒。燒到天亮時,師父陪著縣令來了,問他燒紙幹什麼。嚇得小和尚說不出話,老和尚忙說,“老爺,這不是燒紙,是給老太太往陰間送錢,因為陰間用的錢,全是陽間的紙”。

從此,人們相信紙錢就是陰間的錢。為了表示對死者的追悼,人們常常燒紙錢送給亡靈。

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燒紙其實就是糊弄,起初是對活人的一種糊弄。

不僅故事中的人在糊弄,而且故事本身就是糊弄,蔡倫哪有什麼哥哥。

不過燒紙錢的傳播還真的與佛教有關,其實在佛教盛行之前的魏晉就開始有紙錢送葬的風俗了,隻是當時的紙錢還都是埋到地裏、扔到空中或掛在墳頭。

印度的波羅門教認為火可以向鬼神傳遞祭品和信息,起源於印度的佛教顯然借鑒了這個習俗,等佛教傳遍中國,燒紙錢自然也就流行起來。

不過我覺得燒紙錢之所以盛行,關鍵在於燃燒時的神秘感,因為無論是埋紙還是扔紙都不如火燒紙錢起來更拉風。

既然燒紙能夠向死人傳遞信息,所以很多人在燒紙時就喜歡念叨,這些念叨多半是安慰死人的話,讓他們走得更安心些。

而且死人聽了這些話是不是開心,當即就能看出來,比如說紙錢在燃燒時,灰燼飛得很高,說明死人聽到這些話撿到這些錢很開心,如果紙錢紋絲不動,說明死人心中存有不愉快。

所以燒紙錢時不能瞎念叨,我曾經親眼看到過一個寡婦在自家院子裏給剛死不久的丈夫燒紙,嘴裏念叨著:“你安心走吧,孩子和我都不用操心……”

這時隔壁院的小混混湊過來,也幫著燒紙,隻是嘴裏不幹不淨戲弄著那個寡婦:“是啊,安心走吧,你媳婦兒不用擔心,我會照顧的,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也會照顧的……”

他的話音剛落,我就看到正燒著火的紙錢,騰地飛起兩米多高,先是裹著紙灰朝著小混混的頭發和臉燒去,等他嚇得一聲大叫,抱頭鼠竄時。燒著的紙錢,風向一拐,又飛到了隔壁院裏那混混家的柴火堆上,引燃了柴火,火勢一大又燒著了房子,把他們家燒了個一幹二淨。

所以,人在燒紙錢時不能瞎念叨,搞不好,會引火燒身的。

現在在這個路口燒紙的三個人也是邊燒紙,邊念念有詞。

我路過他們身邊時,聽到他們嘴裏念叨著:“這不公平!這不公平!……”

公平?

對著一堆燒錢呼喚公平,這世界有公平可言嗎?

我看著他們三個人堆在那裏,埋著頭,聳著肩,嘴裏滿是怨氣,冷笑一聲,繼續朝前走。

我走過一條街道,來到下一個十字路口,還是看到三個人在那裏燒紙,嘴裏念叨著:“這不公平!這不公平!……”

看來是躲不過去了!

我走到他們三個人的麵前,抬起腳踩滅了他們麵前的那堆紙錢,冷冷說道:“人燒紙錢鬼歡喜,你們三隻鬼又是在給誰燒紙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