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信想要表達的意思正如賈詡所言:“文和先生說得甚是!最好是將曹軍主力誘出潼關,並牽製在雒陽-虎牢關一線!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哪怕是打幾場敗仗,丟幾座城池都值!”
郭嘉機敏無雙,立時想出一條妙計:“這倒不難!主公請看,如今雒陽城附近隻有三萬曹軍,布防於雒陽-洛水一帶。我軍可集中兗、豫、並三州大軍計三十萬,以雷霆之勢壓向雒陽,殺鍾繇一個措手不及!鍾繇若敗,我軍可趨勢掩殺,直取潼關!曹操聞訊,必星夜兼程趕至潼關據守!為誘曹軍主力出關,我軍可在關前演一出好戲,先是猛攻潼關三日,而後佯裝糧草不濟退兵雒陽!曹操深諳兵法,屆時必會出關與我軍決戰!我軍不可與之力戰,隻需且戰且走,返回洛水東岸死守!曹軍要與我軍對峙於洛水,曹操必選雒陽為落腳點……嘿嘿,隻要他敢進雒陽,再想回關中就難了!”
“妙!妙!妙!”賈詡聽後,不由豎起大拇指誇讚道,“倉促之間,從三州調集三十萬大軍,於兵家而言,有一利一弊!其利在於,以十比一的兵力優勢出戰,必能一舉擊敗鍾繇軍;其弊在於,州集團軍製度實施不久,各集團軍協同作戰能力較低,且短時間內存在糧草籌集困難的問題,不足以支撐大軍長期遠距離作戰!這“利”,可助我軍攻取雒陽,威脅潼關,而“弊”則能迷惑曹操,引其主力向東。這天下能將兵勢活用到這般地步的,也隻有郭嘉郭奉孝了!”
郭嘉難得謙虛一回,隻見他擺手笑道:“文和先生謬讚了!不知主公欲以何人為將,穿越大漠,奔襲涼州?”
要穿越大漠,關鍵得有詳細的大漠地形圖,而負責繪製地形圖的人是魯肅,這是一個任勞任怨且心細如絲的老實人,這件差事交給他,便無需再作擔憂,故而郭嘉未問地形圖之事,而直接詢問前往實施這一壯舉的將領!
事實上,這奔襲涼州的將領人選,郭嘉心裏也多少有底兒!不出意外的話,當在孫策、王越、史阿、張郃、田豫五人中選拔!其中,前三人進過大漠,並且與匈奴打過交道,隻是孫策正在丹陽防備袁術,而江南戰事同等重要,因而不會被緊急召回,但王越和史阿之間應當會有一人被相中,用以執行特殊任務;張郃、田豫皆擁有遠征鮮卑的經驗,二人中必有一人是此次行動的主將!
宇信和賈詡相視一笑,當下言道:“文和先生認為此次行動的主將最好在兩位並州都督中選取一人,正好俊義、國讓都有豐富的奔襲經驗。至於隨軍軍師,自然是由有成圖之功的魯肅擔任,他這三年也沒少進大漠啊!”
賈詡點了點頭,補充道:“王越和史阿曾多次出塞,對大漠地形非常熟悉。為了保證此次行動萬無一失,詡與主公商議,決定派一人隨軍聽用!”
“如此甚好!”就眼下的局勢而言,這樣的安排無疑是最妥當的,“俊義和國讓,不知主公偏向於何人領兵?”
宇信指著郭嘉,半晌才笑道,“此次兵進雒陽需調並州集團軍,而俊義為並州都督,他若不出現,必招曹操猜疑!我意……由國讓掛帥,一來國讓謹慎,可從容應對大漠凶險;二來其麾下有先登死士,是騎兵的克星,即便深入西涼,也能夠做到進退有度!”
郭嘉深以為然,進而問道:“二位都督均有使命,不知離任之後,何人接替其職?”
並州北接匈奴、鮮卑,地理位置十分緊要。如果沒有大將鎮守,草原人很可能趁虛而入!此外,並州境內多崇山峻嶺,是盜匪聚集的地方。並州駐軍減少,必會導致盜匪橫行。這些雖然是細節,但關乎到一州百姓的安危,不能大意!
郭嘉考慮事情如此周詳,宇信自然非常高興:“待並州軍出,我將從冀州調兵增援。對外布告副都督田豫暫代並州軍事,實則由幼平行使都督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