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懂得選擇學會放棄是女人的必修課——做個從容淡定的人(4)(3 / 3)

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正統女皇帝武則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她的一生能有如此輝煌的成就(既是皇後,又是皇太後、皇帝,還是女詩人),都是源自她不斷分析自我之後作出智慧選擇的過程。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當初隻是個山西木材商人。照理說武則天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應該就是一個舊時社會常見的“刁蠻商人女兒”的角色罷了,但偏偏她小時候就很好學,還喜歡讀文史詩集,因此頗有才氣。

好讀書、有才氣的武則天,毫無疑問要比別的女孩子有智慧得多。她因此很善於剖析自己,這才會讓她入宮先是被選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受到唐太宗的寵愛賜名“武媚娘”,後來又同唐太宗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高宗李治產生了感情。

當時,在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後,作為唐太宗才人的武則天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被趕入感業寺當尼姑。按照封建的傳統,這等於是判了這些女人們一輩子的牢獄命運。但偏偏武媚娘是個不輕易認輸、有著超常智慧的女子,她始終相信我們今天提倡的“事在人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這些觀念。

於是,在哭鬧哀歎命運不公的同時,她開始了自我剖析的過程。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她認為自己比別的嬪妃勝出的第一點在於自己有才氣,曾經是太宗的才人,因此在這點上麵可以大做文章。第二,她曾經在太宗病重的時候和李治建立了一定感情,李治現在是國君,這點也可以被她所利用。第三點,李治的妃子蕭淑妃專寵引得王皇後嫉妒。

因此,在這三點有利條件的驅動下,永徽二年,皇後終於複召武則天入宮,企圖“以毒攻毒”對付蕭淑妃,而這年武則天已經26歲。26歲,對於宮中眾多年輕貌美的嬪妃來講,已經是一個“老人”了。可這對於武則天卻沒有產生什麼阻礙作用。她是個靠智慧生活的女人,非常懂得不斷剖析自己,找到自己的優勢,從而獲得李治的認可與寵愛。

當然,如此懂得經營自己智慧的女子回宮後就迅速幫助王皇後打敗了蕭淑妃,也順便拖垮了王皇後,獨得高宗的寵愛。回宮第二年她便升為昭儀(二品),此後一步步地位飆升。而隨著地位的變化,武則天的欲望也水漲船高,開始動起了當皇後的念頭。

如果當初不是武則天善於剖析自己,做了智慧的選擇,她以後的一生很可能就和那些普通嬪妃們一樣,在寺院裏麵孤獨終老。所以,很多時候,哭哭泣泣、感世傷懷並沒有多大的用處,優秀的女人要想獲得自己人生的幸福與成功,隻能是徹徹底底、完完整整地把自己剖析一遍,然後做出正確的選擇。

“以色事人,是不長久的”,這是武則天在教導她的外甥女賀蘭氏時,說的一句話。當時的賀蘭氏正對鏡梳妝,看著鏡中的自己年少貌美,就如春風裏搖曳的花朵,因此對於姨媽曆經無數艱難凶險總結出的人生箴言,並沒有讓它們紮進她的心裏落地生根。相反,在她幼稚天真的腦海中,認為女孩隻要像花兒一樣漂亮就能得到皇上的恩寵,自然而然就可以擁有世間的一切。因此,屏幕中的她輕蔑一笑,從年長色衰的姨媽身邊飄然而去。

幾天後,她就為她的不動大腦,幼稚無知付出了代價。香消玉殞原來如此之快。那迷人的麵容,婀娜的身段,隻能隨著不善於分析自己的懶惰與無知埋在泥土裏,慢慢化為烏有。不知道到那個時候,她九泉之下是否明白了“女人生存該用腦”這句話。

因為擁有了過人的智慧,善於剖析了解自己的優劣勢,武媚娘才能從芸芸後宮三千佳麗中搏殺而出,消滅掉擁有龐大勢力的王皇後、蕭淑妃而爬上皇後的寶座。最後又在封建社會那個男性做住的世界裏殺出一條血路,到達權力的頂巔。這位讓中外後人驚詫的奇女子,用她一生的翻雲覆雨,證明了女性得善於分析自己才能用智慧做出正確選擇,從而生存這個淺顯卻沒幾個人履行的道理。

如果將選擇比喻成是通往不同人生的一條路,那麼善於分析、剖析自己就是修築“幸福、成功”這條大道的基石。隻有在這些基石累積堆砌的基礎上,才可能會獲得正確的選擇,進而才能夠獲得我們渴望的成功。所以,想追求幸福生活的女人們,不要認為“剖析自己”是男人的專利,它在做正確選擇上作用非凡,同樣適用於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