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學期大部分要上實習課。進行生產實習,為以後參加工作打基礎,做準備。生產實習,這是孔耀庸他們學習本專業課的兩大內容之一,和課堂教學一樣,生產實習是學校教學的關鍵環節,目的就是培養和提高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實際操作技能和研究創新的能力。
學校安排這一段時間進行植物及植物生理課實習。
今天他們班和農學三零五班的全體同學,要去黃支縣西北麵的臥龍山,到野外采集植物標本,實地認識、鑒別和收集本地生長的各種植物。
他和同學們上完了早操,吃過了早飯,來到了教室。
上課後,班主任馬學海老師,帶植物課的餘振中老師來到了他們班的教室,組織同學們去實習。
班長白振國和生活勞動委員王大鵬帶著幾個班幹部和同學,去學校領實習用的器材。
等了一會,班長白振國和其他幾同學進了教室,每個人都肩膀背,手裏提的,拿著三四件實習用的器具,把這些東西全部都堆積到了教室前麵講台,走下去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同學們往講台前麵看時,有用木板和木頭龍骨架條做成三十公分見方,相同的兩片用黃布相連折疊在一起,很像個畫家外出寫生時帶的畫夾子,這就是用來采集植物標本的植物標本夾,可將采集來的植物標本夾在夾子中間,便於把采集來的植物標本背著帶回室內;還有一個器具是草綠色的鐵桶,桶身為橢圓形的,最粗處約有五十公分長,最細處約有四十公分,桶身長約有八十分分,這就是用來裝植物標本的,叫植物標本桶;再有就是鐵鍬了,用來采挖植物標本。
植物課老師餘振中對全班同學說:“今天咱們五六兩個班上植物及植物生理實習課,到野外去識別和認識各種植物,采集植物標本。地點是臥龍山,在黃支縣的西北麵。今天坐車去。同學們現在把采集植物標本的器具帶上出發。”
全班的同學們都要從座位上站起來,從課桌的走道湧向講台前來,有的同學們拿上了一個植物標本夾背在肩膀上,有的同學挑上個植物標本桶往肩膀上一背,他也過去搶了個植物標本夾背上,剩下的同學們則每人都提了一把鐵鍬。教室講台前麵放著的實習器具被全部拿完了。
同學們都帶上了實習器具又從教室裏一窩蜂的湧出來教室門來,往右拐,向學校西校園中間的大路上走去。
植物課的餘振中老師站在學校西校園中間的大路上的兩輛汽車旁,對走過來的兩個班的同學們指著車喊道:“五班的上這輛車,六班的上那輛車,不要擠了,挨個上,都能坐上的。”
他和全班的同學們從車的後麵打開的後廂門下麵,向上攀爬著,上了一輛站在後麵的土黃色小一點的汽車,五班的同學們上了前麵站著的一輛大一點的草綠色汽車。
植物課的餘振中老師指揮著兩個班的同學們都上了車,打起了車廂的後門,這才和帶隊的一個副校長和兩個實習課老師鑽進兩輛車的駕駛室裏麵,準備出發了。
兩輛大汽車滿載著兩個班的同學們,從黃支農校的大門裏微微左右搖晃著駛了出來。兩車先後向左拐,上了黃支縣城東大街的柏油路街道,穿過了縣城中間的什字路口,一直往西行進,左拐右拐,上了黃支河大橋,過了橋沿著大路折向北麵行駛。
汽車在大路上行駛著,他和同學們看著車周圍的景色,這時已到了夏季。一會兒路兩邊是綠色的莊稼地,有快要成熟的麥田,有茁壯生長的蠶豆地;一會兒進入了村莊,粉白色的牆,灰色的瓦的房屋,農家小院向後逐漸移動著。
外麵的景色不想看了,看夠了,這時也站得有些腿子閑了,他就和幾個同學在車廂裏麵坐了下來。
從平坦的柏油路,到比較好的鋪細沙的簡易公路,再到坑窪不平的鄉間道路,他們的車越來越顛簸了,是走的路況越來越差了,大家前傾後仰左搖右擺,上下顛簸,就連說話交談也不能正常進行,大家也就很少說話,隻是看著對方不時的翹起兩嘴角笑一笑而矣。
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車頭開始向上翹起,車尾向下傾斜,好像是車要上坡了,車的速度也稍慢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