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氣象站北麵,有一排坐北向南的平房,東頭一大間是學校電視房,西頭半邊是校醫室。現往北麵又是一個長方形的四角飛簷鬥拱的古建築,屋頂也鋪著綠色的琉璃瓦,是黃支縣的孔夫子廟,現被用作學校圖書館。
學校圖書館再往北,就是學校食堂了,西南有四五間坐西朝東的平房是教師和少數灶,學校招收了十幾個回民學生,教師和回民食堂北麵相連的一排高大的兩流水的房子,房頂上有三四個高低錯落的磚砌大煙囪,這是學校學生大灶。院子中間,教師和回民食堂與學生大食堂蓋了一排坐北向南的平房,是學校庫房和食堂倉庫,將學生大灶與教師和回民灶分開了。學生大灶的北麵是一排坐北向南兩流水高大的房屋是學校大禮堂,東麵是新蓋的一排坐東向西的平房,是學校開水房,這樣學校的大灶門前就是一個大的四合院了。
學校大禮堂的那排房子對過去的東麵就是他們班男同學們的宿舍了。大禮堂和並排的他們宿舍那排北麵是一塊實驗田,再到最北麵的校園內是一排豬舍,是學校的養豬實驗廠了。
這才是黃支農校的一半,也就是西校園,是教學實驗食宿區。
學校真正的中軸線,其實是校園最中間那道南北向殘缺的城牆了。他把整個校園均勻的切割成了兩半。學校內城牆西麵的中部修建了一排坐東向西的學生廁所,南麵的城牆大部分已經拆除了,隻剩下最南頭的一小段了。在南麵拆除城牆的地方,坐東向西,新建的一座“凹”字形的兩流水高大的房屋,中間是圖書館,北麵是閱覽室,南麵是西低東高的台階教室,用來合班上大課。這個建築北麵和緊連的南頭小段城牆南麵是進入東校園的兩個通道。
由南頭的小段城牆南麵的路口進入東校園,有幾間坐西向東的平房,是個小型的廁所。東校園的中間,從西向東,有一條小路,分為南北兩塊,北麵是一大片實驗田,南麵是大操場。那條小路通到東頭的校園牆前,是兩扇褪了色的大木門,是學校唯一的後門了,也是通往學校實習農場的捷徑。
這裏,就是他曾經學習,生活,成長了三年的地方。那時的一草一木,許多故事,在他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時常會浮現在他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