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變環境——你與老婆有過節?那麼,麵對她,要求市場部門給予協助,可促使你的生產部門更能掌握超出的產量。改善補充係統,向理查說明他可以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告訴他這不是雞蛋裏挑骨頭。
二、改變自己——也許老婆有她的見解,而你有你的理由。當市場部門的主管嚐試與你討論事情時,也許你該更放開胸襟。你指責理查時,也許是潛意識裏希望他犯錯,如此才能顯得你聰明。所以你需要自我分析並改變你的某些行為和態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事物,聽聽別人的意見,學習新知識、 新技巧。
三、離開這個環境——行動時盡可能找出一條積極性、建設性的路子。也就是說,對你及相關人士而言,都是有益的。最起碼也要試著將你的行動的破壞性減至最小。隨時提醒自己,當你離開時,小心事情困難度提高的警訊。
四、容忍環境——聳聳肩,告訴自己:“你不可能討好每一個人。”逆境中,你可乖乖地順從也可堅守你的原則。若決定容忍環境,最重要的是你不再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你不被環境所左右,環境不會帶給你負麵的效應。調整你的心理以適應環境。
這就是與別人共事,或在團體裏工作的好處。你可將它視為信息的來源,或視為有聲的廣告牌、有聲的思考、概念的反彈、得到回饋等等。
按彼德的生活方式,他不大可能立即想找一個傾吐的對象,他必須靠自己的想法從事。或者,他的另一困擾是他與家庭的關係。他何不跟妻子佩蒂談談呢?
這裏有個困難。想與周圍極親近的人客觀地探討問題是不容易的。說得明確些,極親近的人幾乎無法超然地、冷靜地、客觀地、從正反兩麵來看待事物。這就是為何當有兩個團體互相衝突時,尋找超然的第三者協助是有益的,諸如仲裁者、婚姻顧問、一般顧問等等。因為假如你希望當你在傾聽、指導他人時,能給與助益,則你必須能夠處在一種無拘束的狀態。這裏所謂無拘束是指你對他無所求,無所預期,無先入為主的成見。
由於彼德了解到這一點,所以他決定不與妻子佩蒂談。深思過後,他決定的策略如下:
1.放棄工作,作為“家庭主夫”,並且依靠佩蒂的收入來過活。
2.繼續留在銀行,但自願降級。
3.換另一家公司。
4.留任原職,但改變自己的態度——例如放手交給別人去做,信任別人也有能力。勇於說“不!”,降低出風頭的欲望。
上述的第四點,包含了一個彼德的新難題——在他的領域圖中一個新區段——他喜歡凡事走在最前線,出風頭。以上這些說明了整個行動過程。雖然,為了方便起見分成七個步驟,實際上這是個一再重複的過程,換句話說,這裏麵包含有往返的動作,回到以前的步驟,並加以修改,然後繼續做,又重返,如此周而複始。
然而,在彼德的專題裏,我們將這些規則、步驟納入彼德的領域圖。欲評估各種不同的路線,必須視其正反兩麵,分別評估其可行性與效果。
評估可行性需考慮信息的需求與可用性,及其他有利的因素;反過來,也得考慮可能有哪些阻力與障礙。至於另一問題有關行動的效果,應該考慮:究竟要達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完成目標?可能會有哪些正反兩麵的效果?對你自身以及周圍的人可能產生什麼效果?
針對以上各問題,有一個解決的好辦法,那就是通過“力場分析”來解決。“力場分析”一是個能得到某一行動路線的利與弊的整體觀念的好方法,它雖然聽起來好像既複雜又高深,其實很簡單。我們將以彼德為例子來闡述。讓我們討論彼德改善健康的各種方式,我們選擇哪一種並不重要。不論我們選擇他的五種方式的任何一種做“力場分析”都是明智而切實的。
雖然這是較易實行的意願。當你發現比較主要的行動路線後,則你必定也會發現還得將別人也一並考慮進去,這是自我管理的困難之處。雖然自我管理是最主要的,它必須在完全清楚自己所為何事的情況下完成。如此清楚自己所為何事,同時考慮對自己與他人的影響,所下的決定就是“聯係”的行為,能對自己與他人負責。
某些特殊的行動是很清楚的,你很容易將它寫下來。然而,通常問題都是很複雜的,我們建議你采用“道德想像法”。
盡可能詳細地進行道德想像
此法是魯道夫·史坦納所命名。其中“道德”二字意指,你意識到你的行為對你與相關的人所造成的結果。雖然你可能希望詢問相關人士的意見,但最後還得由你做決定。而你將意識清楚地受那些意見的影響來做決定——通常是不容易做到的。最起碼你得讓負麵影響減至最小。(忽視法律等於縱容犯罪。同樣地,忽視道德是最大的罪過。)
這種技巧是知易行難!它包含一條可能的行動路線:你想像未來的你選擇某種特殊的行動。換句話說:想像你已將該選擇付諸實施,想像可能產生什麼結果。你還得決定何時真正地實施該選擇。一個重大的決定,可能需要多次的試驗——例如一個月、六個月、甚至一年。
想像時應盡可能地詳細。試著想像發生什麼事,在心裏繪個畫麵。愈仔細愈好,如顏色、聲音、氣味、你的思想、感受是如何?你想做什麼?實際上你正在做什麼?相關人士有哪些人?他們的想法、感受如何?他們正在做什麼?
雖然萬事開頭難,但此法仍值得你堅持下去。按此法你將認識到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個好主意,或者你尚未得到足夠的信息以做決定。
以彼德想改變生活方式為例:他很快認識到第一項選擇——當個家庭主夫——不適合於他。在想像中,他看到他自身的挫折感與厭煩。而且孩子們很快就要離家了,所以家庭主夫也無事可做。
事實上,經過道德想像法與力場分析之後,彼德決定采用第二項:繼續留任原職,但改變他的態度。
把焦點放在第一個步驟上許多人都強調製訂詳細行動計劃的重要性。這些計劃描繪出所有你打算實施的各種不同步驟,包括實現目標的日期、測量成功與否的規定、指定資源的子計劃等等。
我們的做法稍有不同。坦白地說,我們發現行動計劃是個很方便的工具,很難真正實施,卻能預估效果。
我們寧可將焦點放在第一個步驟上;你打算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什麼時候去做?怎樣去做?一旦你實踐了第一個步驟,就能考慮到下一個步驟,然後繼續進行下去。
看起來似乎是很簡單,但是其實未必是這樣。你必須考慮即將來臨的機會,做某一件事情,開始某個行動,或是實踐決定好了的計劃,都有正確、適當的時機,什麼時候才是正確、適當的時機呢?實際上,你能做的又是什麼呢?
就彼德而言,第一個決定是相當簡單的。彼德可以馬上開始運動和冥想,就像本章所敘述的那樣。但也可以等到明天晚上,從愛登堡回來後再開始。
不過,彼德最好還是先考慮一下怎樣運用時間。別忘了,彼德希望多和家人相處,最好是把那天晚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和佩蒂談談將來的計劃,討論愛登堡會議的情形,而不是自己溜到一邊去運動和冥想。於是,彼德改變了主意,準備後天再開始運動和冥想,後天傍晚一回到家裏,就開始運動,吃過晚餐,過了三小時以後,再開始冥想。
彼德的另一個決定,就比較複雜了。要趁著什麼機會,來開始新的處世態度呢?他不妨取消到巴黎去出差這件事,叫珍妮去好了。珍妮會很樂意出這趟差,也許會有點緊張,就珍妮而言,這是個很好的發展機會,彼德隻要向珍妮充分說明一番就可以了,其實也不必說明得太詳盡,應該給珍妮自己動動腦筋的機會,應該要開始信任珍妮以及其它職員的辦事能力。
當然,有時候擬定第一個步驟計劃時比較容易,可是真要實行起來,就困難多了。你打算向別人說些什麼,最好事先演習一番,這是非常有用的。
雖然你也可以自己一個人練習,自己對自己說話,不過最好找個對話的同伴,或者在一群人中練習。這是個很好的方法,可以讓自己確切地知道要說些什麼,可以增加自信、增強勇氣,走到對方麵前,說出想要說的話。還有一種做好心理準備的方法,是自我肯定——“我能辦得到。”就是個簡單的例子。
我們將在後麵章節中詳細討論這個技巧。
還有一個相當好的主意,那就是和同伴或支持你的人約定好,以“心電感應”的方式來鼓勵你。這就是說,你先設定好時間,什麼時候要開始執行第一步驟,和同伴約好,在那個時候想著你,向你送出“支持你的心電感應”。和我們一同工作的發展小組,就經常運用這個技巧。說起來也真叫人驚訝,獲得支持的人,覺得功效神奇得很。“因為我知道你們都在想著我,我就能走進老板的辦公室,對老板說我認為她錯了……”
下麵要談的,是另一種準備的方法:
想象已采取了步驟首先,要把自己放輕鬆下來。然後,選出你要采取的步驟或行動。你想像著自己經采取了這個步驟,這就是說,腦海中要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麵,描繪出你所希望的情景。舉個例子來說,假定你的目標是希望能在一大堆人麵前發表演說,而且還要一點也不覺得緊張;你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在下星期舉行的銷售研討會上演說。
現在想像著你自己,非常冷靜而充滿自信地站在聽眾麵前,發表精采的演說。想像得愈周全愈好,要包括聽眾在內,想像著聽眾聽得興高采烈,十分欣賞你的表現。聽眾中有人提出問題,你都能回答得恰到好處,不覺沾沾自喜。聽著大家熱烈的掌聲,心裏舒坦極了。接著,聽眾紛紛向你道謝、稱讚,你覺得非常光彩。
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太過頭了?不管怎樣,試著做做看。話又說回來,有多少次,發生的狀況剛好跟這相反?心裏頭一直擔心著失敗,忐忑不安;
到頭來卻發現,所擔心的竟成為事實!
在實行時反躬自省
說起實行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際去進行!先踏出第一步,然後繼續做下去。
當然,我們已經注意到,並非每一次都是這樣簡單的。如果你的勇氣不夠,那該怎麼辦?如果你的意誌變薄弱了,又該怎麼辦?
首先,別忘了要記住自己的決定,為什麼這決定就你而言是重要的?倘若你事先演練過,要記住從預演中學到的東西。
想一想那些支持你的人,對你會有不少助益。要是你和人家約好,以“心電感應”的力量來支持你,你自己心裏就得惦記著,感覺支持的力量源源而來。有沒有其它超自然的支持?如果你精神上的信仰包括了其它存在的根源(例如指引天使、上帝或諸神,不論你喜歡用的辭彙是什麼),你能不能依靠這些精神上的信仰,來支持或指引你?還有,你內心深處的朋友呢?隻要你讓內心深處的聲音發言?那心靈的聲音就會告訴你,該做些什麼?怎樣去做?你是怎樣和內心深處的聲音溝通的?(假如你覺得,很難聽得到這種心靈的聲音,我倒有個很有效的方法,能讓你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那就是所謂的“倒轉回顧”的練習法。這個方法在後將詳細談到。
你實行第一個步驟的時候,要反躬自省,要能掌握得住自己,對自己做的事情,心裏有分寸。客觀地觀察一下自己,就好像是在觀察其它人一樣。
留意下麵這這幾個重點,仔細觀察一下:
生理方麵:這個人感覺怎樣?(其實這個人就是你自己,為了要客觀一點,所以用第三人稱來稱呼你。)是緊張,還是輕鬆?是沉著,還是煩亂?
是呼吸短促,還是深長?(我們有時候會這樣說:“深呼吸一下,就會恢複正常。”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思想方麵:這個人的思想、觀念、主張是麼怎樣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人思想的根源是什麼?未來的走向是怎麼樣的?會有怎麼樣的影響?
感覺方麵:這個人感覺怎麼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這種感覺的根源是什麼?會有怎麼樣的影響?
意向方麵:這個人想說些什麼?想做些什麼?為什麼想這樣說這樣做?這說法或做法的根源是什麼?這個人的動機是什麼?這個人理想中,真正希望做的是什麼?實際上準備要做的又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個人沒打算要做的又是什麼?為什麼沒打算這樣做?這一切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還有,要是你能知道其它有關的人想的是什麼?有什麼樣的感覺?想做些什麼當然也是不錯的。我們會在以後章節中再度討論到這一點,到時候我們會探討和其它人合作的方法。
在這樣的過程中,你必須要知道發生的一切情況。一方麵,不要輕易放棄,也不要偏離了正軌;另一方麵,假如發現這個方法行不通,或者隻是把事情弄得更糟,最好是修正一下計劃,這兩方麵,要保持適當的平衡。
這樣說來,其實在實行的時候,檢查的過程就已經開始了。不過,事後你最好以冷靜、超前的眼光,來看看你做的事情,你做事的方法,發生了些什麼事,你學到了些什麼,倘若能這樣做,對你當然是有助益的。你不妨運用倒轉回顧法(我們剛剛才提到過這個方法),以及重要事件分析法,不妨和你的同伴或支持你的人討論一下。
也許你對自己的決定有了新的看法,或者你現在發現了其它重要的問題,或者發現了其它可以展開行動的領域。但是你要有把握,絕對不隻是逃避原先預定的計劃。相反地,不要因為初步的成功而樂昏了頭,以為這就大功告成了。別忘了這隻是你的第一個步驟而已,所以,經過檢查之後,你就可以準備進行下一個步驟了,然後就這樣周而複始地繼續下去。
勇氣和意誌很重要
最後,我們要談的是勇氣和意誌。有了勇氣和意誌,才能貫徹實行,所以勇氣和意誌是很重要的,你不妨嚐試一下,以簡單的練習,來增加你的勇氣和意誌。
增強勇氣和意誌,就和增強肌肉的情形一樣,愈是經常使用,強度就愈是增大。所以,倘若你經常要做某件事情,而且要發揮意誌力才能做好這件事,而你的確能做這件事,那麼,你的意誌就能日漸增強。
本章裏敘述的許多行動,都有這樣的性質。舉個例子來說,持之以恒地實行倒轉回顧法,就要有相當強的意誌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