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話”與“仙話”相映成趣的是,中國民間口碑文學中,另有一類獨特的“鬼話”。雖然我們常用“鬼話連篇”,來形容某人所言荒誕不經或不足為信,可是在民間“鬼話”裏反複出現的“橋”,卻不是偶然的,在我們看來,它並不荒誕。在中國民間信仰裏,“鬼”是由於死亡而產生的一類消極的超自然存在。中國各地流傳的許多鬼話中,橋梁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沒之所。
那些水死或從橋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總是在橋梁上下或左右橋頭,為自己尋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夠托生而轉世。在這個意義上,橋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脫離陰間,轉生到陽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斷續出,由陽間去冥途的所在,生命與死亡的交替和轉化,是以橋為中介而實現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靈,徘徊於橋上,常在“橋普請”時,弄歪橋板使人落水的說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話中雖然不能馬上托身轉世為人,卻往往能夠在冥府升官,或最終總能感動冥府閻王,甚至得到閻王的特許轉生為人。
有一則題為“陸阿唐”的鬼話,說寶山境內練祁河上原本有座陸家橋,橋南為陸家宅,橋北為唐家宅,兩姓人共利此橋,故雙方協議於每年的三月份要輪流維修此橋。有一年,陸家修橋時,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這個水鬼拖唐家修橋者落水為替身,使自己轉世回到了陽間。從此,每年三月修橋時,總要有人落水死亡,人們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該橋淪於荒廢。後來,有一個從唐家入贅陸家,名叫陸阿唐的人,自願成為替死鬼,讓大家放心去修橋。陸阿唐成了水鬼後,不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還在橋下保佑修橋者。於是,他備受陸、唐兩姓的奠祭與供性。後來,凡路過此橋者,均要先在橋頭拱手,表示對陸阿唐的尊敬,然後才過橋。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橋時,人們供奉給陸阿唐的香火便更加興盛,最後終於驚動了陸、唐兩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後,玉帝封陸阿唐為陸橋的橋神,並賜給他一根打鬼棒。從此以後,陸家橋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會被淹死,因為陸阿唐受封為橋神以後,一心為民除害。有時候,有人被鬼驅趕,但隻要跑到橋上,就會受到橋神陸阿唐的保護。
從這則鬼話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生與死之間的聯係,還可以看到玉帝與閻王之間的聯係、“人柱”與橋神之間的聯係,以及橋在兩姓人之間形成的聯係等等。
有趣的是,有一些關於橋的鬼話裏,還常有女鬼在陰間生子,又為嬰孩求食於橋上或橋頭的情節。其中有一個故事說,嬰孩被命名為橋,後來還中了頭名狀元。此外,甚至還有閻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陰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為人們搭架浮橋,從而將功贖罪的鬼話。
奈何橋的民間信仰在中國由來甚久。唐人張讀所撰《宣室誌》上曾提到,奈河出自地府。中國古代向來就有地府與陽間有河流相隔,亡魂須過渡以橋的觀念。唐人段成式撰《酉陽雜徂》上提到冥途,便說“……有水東西流,……一橋飾以金碧,過橋北,入一城,……疑即冥司。”傳統中國的地府觀念,後來與佛教的地獄閻王、來世輪回等觀念發生了契合,於是便逐漸形成了現在民間十分普及的奈何及奈何橋的俗信。約到南宋時,民間的地府傳說,逐漸將冥府鬼都確定在四川省的豐都縣。此後,曆代在豐都鬼府均有營建,其中包括人們常說的陰陽界與奈何橋。豐都鬼府的奈何橋,大概算得上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座了。
忘川是冥界的一條河,相傳人忘川深處,住著一位長須的老者--他是監管世間輪回的仙人.死去的靈魂經過忘川,就可以重返世間,獲得新生.當然,他們要飲下忘川的泉水,將前世的哀樂情愁全部忘卻,曾經的一切都成為過眼雲煙.
關於忘川,有好多個傳說.大致相同卻又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