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1 / 2)

西部蠻野,古道崢嶸,舉頭之下千裏不見人煙,荒草盡頭唯有茫茫白霧,生靈哀歎,鬼哭啾啾。

淒冷的野風吹過,仿若自九幽襲來,夾雜著陣陣異樣鬼嘯,片片蒼蒿似是也畏懼這駭人心扉的異嘯,紛紛彎下了腰,把頭顱深深的埋到了土地之上,起起伏伏,淒聲沙沙。

又是一陣風吹過,枯黃蒼茫的荒野之上,風塵仆仆,赫然出現一個紅色人影,那人手持一根佛門紫金伏魔杵,一身鮮紅袈裟在在這寒風之中烈烈作響。

細細看去,那人竟是一枯蒿老僧,鮮豔的紅色袈裟在驕陽的照射下散發著醒目的寶光,在這枯荒之中顯得格外的引人注目,他手持著那根紫金伏魔杵行走在這苦寒之地上,目光之中淨是滄桑之態。老僧抬頭向著四周看去,隻覺周天旋轉,茫茫無盡,不知何時才能走過這茫茫荒野。

僧人拂袖拭了拭額頭上的汗水,拄著長杵靠在古道旁一棵幹枯老樹之上歇息了一會兒,便又要重新趕路,而此時一陣異風吹過,老僧搖搖晃晃的抖了幾下,竟是顛簸幾次,最後勉強站穩腳跟,看了看前方的野路,繼續邁動腳步,艱難的向著前方走去。

不知過了多久,這看似氣息不佳的老僧已經翻過了一座矮山,繼續向著前方走去,而古道之上、荒草之間竟是多了幾具人骨,更有幾處森森白骨散落一地,不知是趕路饑渴勞累而死,還是遭遇獸襲而亡。

老僧看著滿地的枯骨,不禁善心大起,趕忙雙手合十,衝著這森白幹澀的骨條骷髏重重的道了一聲;“阿彌陀佛,”慈悲心腸顯露無疑。

而當他又欲趕路之時,一陣風吹過,夾著絲絲血腥氣息,老僧一怔,心中泛起一股寒意,他抬頭望去,見到天空之上的那輪浩日之上更是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隻見那輪黃日之前,一團血色詭異的紅雲竟緩緩飄至,巨大的血雲騰空飄移,好似完全沒把日炙烈光放在眼中一般,竟是分分毫毫的飄了過去,猶如天狗食日一般,絲毫侵蝕。

血色當空,黃日隱匿,血雲更是淒豔無比,直欲浸出血液,灑落下來。

一股吸嗜之力以那血光為媒介,竟引動著渾身精血騷動起來,雖然他道行高深,但這吸嗜之力對於那泯泯眾生天靈,確實有著極大的威脅,不知這些日子會有多少生靈因此而塗炭,老僧見此,佛心萌動,歎一句“阿彌陀佛”,雙手合十,道:“想不到這魔桀妖人竟能將他那‘本命血影’投到太陽之上,以此來汲取萬物精氣,真是世間大難呀!阿彌陀佛、、、、、、”

佛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是他晚一步阻止魔桀,不知又會有多少無辜生靈遭難,老僧心中緊迫感大增,加快腳步,古道之上,竟是半路人影,一路紅紗,行進速度竟絲毫不比那些仙家弟子禦空飛行的速度慢些。

轉眼之間,老僧已行出數十裏,眼光前處,荒草之上,竟是多出了一中原風格的客棧來,而它處雖多吸嗜之力,但此處那股妖邪力卻甚是微弱,也因此還算此處殘留些生之氣息,想來魔桀也不願危害這大荒之中唯一的驛站吧。

老僧思索片刻,想來是這古道原本是調古商路,由於西部與中原的通商而興盛起來,如今季節正是風沙多時,商旅極少,再加上魔桀之因,恐怕就再也沒有商人敢途經此道了吧。

想到這些,老僧又是一句阿彌陀佛,隨即邁動腳步,向著客棧走去。

慢慢的,老僧接近客棧了,而此時一道墨色碧光從天而降,光華褪盡,竟是走出一身著墨綠道袍之人,那人仙風道骨,氣度不凡,一眼便知非是尋常之輩。

老僧見那人走出,竟是心頭一熱,趕忙雙手合十,衝著那人行了一禮,眼中明光劇增,毫無先前的風塵之態。

那人見老僧如此,也趕忙抱拳回禮,嗬嗬笑道:“智禪大師真是老當益壯,想不到竟比我這禦空飛行的人還先一步,我乾隱這些年當真是老了,倒是落後了些,嗬嗬嗬、、、”

老僧笑道:“哪裏哪裏,我與真人乃是同時而來,哪裏分什麼先來後到,真人鶴發童顏血氣仍是旺盛不衰,當是令人羨慕啊。”

原來這位枯蒿老僧便是當今正道第二大派彌若寺的主持智禪大師,而那位身著墨綠道袍的老者便是天霧門掌門真人乾隱了。

兩人皆是嗬嗬一笑,便並肩向著客棧內走去。

剛一進客棧之內,馬上感覺到一股皇道霸氣撲麵而來,兩人皆是不約而同的向一處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