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瘐(yǔ)死:囚犯病死於獄中。追:補救。

[34]”曩曰“二句:曩(nǎng),往昔,從前。曳(yè)裾,比喻奔走於王侯權貴之門。曳,拖,拉。裾,衣袖。吳主,吳王劉濞。鄒陽《上吳王書》:”今臣盡知畢議,易精極慮,則無國而不可奸;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賈誼《吊屈原賦》:”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

[35]去一吳:指鄒陽離開吳王劉濞。去,離開。就一吳:指投奔梁孝王劉武,謂梁與吳是一丘之貉。

[36]神龍:龍為神物,故稱神龍。《楚辭·惜誓》:”神龍失水而陸居兮,為螻蟻之所裁。“

[37]挾:擁有。霄漢:高空。霄,雲霄。漢,天河。

[38]豢(huàn)龍:傳說虞舜時有董父,能畜龍,有功,舜賜之氏曰豢龍。

[39]”即烹“句:謂像牛羊一樣而任人宰殺。烹,古代以鼎鑊煮殺人的酷刑。醢(hǎi),古代的一種酷刑,把人剁成肉醬。

[40]”伊昔“二句:謂鄒陽為梁孝王客時被讒下獄是自取其禍。伊,語助詞。君,對鄒陽的尊稱。賈誼《吊屈原賦》:”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

[41]”瑑曼“句:指鄒陽作《獄中上梁王書》。瑑(zhuàn),玉器上隆起的雕紋,此謂雕飾。曼辭,美妙之辭。曼,美妙。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於俗不信,適足取辱耳。“

[42]憚(dàn):怕,畏懼。

[43]”水可“句:謂隱居家園。樵,打柴。

[44]鄉土:家鄉,故鄉。

[45]世主:國君。此指諸侯國吳王劉濞和梁王劉武。

[46]竊:謙詞。私自,私下。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47]亂:辭賦篇末總括全篇要旨的一段。

[48]鴻鵠(hú):天鵝。似雁而大,飛翔甚高,因而常用來比喻誌向遠大的人。

[49]碆(bō)盧:射鳥用的石製箭頭。

[50]施:施加。

[51]”戀彼“句:比喻貪戀功名謀求衣食。

[52]絏(xiè)羈:束縛羈絆。

[53]嗷(áo)嗷:哀鳴聲。《詩·小雅·鴻雁》:”鴻雁於飛,哀鳴嗷嗷。“

[54]曷(hé):何,怎麼。

[55]是:此。指”鴻鵠在野,任翔飛兮“的自由生活。

全篇由正文和亂辭兩部分組成。正文鋪陳鄒陽平生遭際並化用其文章語意,正敘反說,設喻作比,真切描繪出一幅幅小人當道、誌士蒙冤的社會圖景,激蕩著作者沉痛憤切的不平之聲,激情似火,快語如飛。亂辭則是對這種”舉前世而皆然“的黑暗現象的總結和作者”水可釣而山可樵“的處世態度的重申,正反映襯,利害並陳,何去何從,昭然若揭。通篇前後呼應,文意更顯完滿。

從藝術形式、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來看,此賦明顯受到楚騷及賈誼《吊屈原賦》的影響,其結構、句式、語辭,亦多襲用《吊屈原賦》之處。尤其是通篇采用了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闒茸“與”瓌琦“,”碔砆“與”寶璐“,”蕭艾“與”蘅杜“,”燕“與”鸞皇“,”驥“與”罷牛“,”齲齒“與”蛾眉“,對照強烈,愛憎鮮明,形象生動。全文句法靈活多變,排比層出不窮,加之言辭激切,氣勢淩厲,讀來確有酣暢痛快、一氣嗬成之感。然而就感情的沉痛深厚而言,此賦又不及《吊屈原賦》,直切有餘,沉鬱不足。但對賦學成就甚微的桐城派來說,”在桐城諸家的賦中,這就算是翹楚了“(馬積高《賦史》)。

(龔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