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鼓作氣(2 / 2)

吳佩孚瞅他一眼:“好像是?馬上查清楚,到底是不是?”

結果,很快就查清楚了.

攻陷平泉關,冷口的,就是張宗昌手下的白俄兵團。吳佩孚,這個以清未秀才身份從軍的民國梟雄,素來剛愎自用,自視甚高.

他卻有一個其他軍閥沒有的特點,就是一旦認了真,必認真對待,慎重行事。

現在他冷笑笑,悠閑的坐在大帥椅上,一手執扇輕輕搖動,仿若老僧入定,在悟千年之道。

未了,慢悠悠的說:“平泉州冷口即失,施村萬萬不可再丟。這樣吧,讓小韓子去試試。一將功成萬骨枯,唯有青史留其名。在我身邊呆久了,不好呢。”

你聽,試試?

一個如此重要的人事命令,就以這種不經意式的口吻定了下來。

吳佩孚特有的那份瀟灑和自負,揮舞得輕輕盈盈,讓人咋舌。不過,這個小韓子也並非無名之輩。

1874年4月22日(清同治十三年),吳佩孚出生於山東省登州府的商人家庭,秀才出身。

1898年投筆從戎,投效天津淮軍聶士成部隊,入北洋武備學堂開平班學習步兵科。

1902年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測繪科。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吳化裝成小販前往“觀摩”,被曹錕賞識。1906年任北洋陸軍第三鎮曹錕部炮兵第三標第一營管帶。

1916年,隨曹錕入川與西南護國軍作戰,升任旅長。

1917年7月,任討逆軍西路先鋒[1],參加討伐張勳複辟。

1918年護法戰爭時,任北軍第三師師長,隨曹錕入湖南作戰,攻嶽州,陷長沙,占領衡陽。之所以在此嵌入吳佩孚一點生平,其目的全在最後的“攻嶽州,陷長沙,占領衡陽。”

這三戰雖是吳佩孚指揮,最前線衝鋒陷陣的敢死隊隊長,卻是這個小韓子。

三戰勝出,奠定吳佩孚後來在直係中的領袖地位,也奠定了小韓子在吳大帥心中的位子。

所以,吳佩孚敢於談笑間做出這個重要的人事決定,實在是與小韓子的赫赫戰功有直接聯係。除了特有寓意的典故和傳說,世上大概還沒有那個統帥,樂於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前途,押在屍位素餐,不學無術的部下身上。

後來的施村之戰,也證明了小韓子並非浪得虛名。

據說,奉軍主帥張作霖聽說了平泉關和冷口之戰,驚奇的對其長子張學良問道:“學良,你相信哩,張宗昌竟會如此厲害?吩咐下去查查,是不是其中有詐哩?”

學良答:“不用,我己查了,是張宗昌手下的白俄兵打的。”

張作霖更驚奇了。

“老毛子?張宗昌給俺秉報時,俺還勸過他算啦。老毛子一向狡詐凶悍,反複無常,野心不小,和日本小鬼一樣惦念俺東北哩。沒想到他真幹了起來,還打得不錯哩?”

對此,張學良也老實評價:“是打得不錯!不過,張宗昌此人太爛,用一時,不能用一世,父親要三思。”

“好!俺心裏有數。

這次打得好,賞!學良,吩咐發電,傳令嘉獎,宜乘勝前進,一鼓足作氣衝進天津北平,讓俺大元帥也當一回總統總理玩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