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施恩威童貫治禁軍(2 / 2)

趙鼎城沒想到童貫喧賓奪主,直入正題,弄得他手足無措,心中盡管不滿,嘴上還是應允:“那是那是,童大人想得太周到,老夫全力讚同!”

趙鼎城模棱兩可的話語也算一種準允,童貫得到準允,堂而皇之來到張子論軍中。

張子論軍中的將士大多是中原人,和童貫是老鄉;童貫如魚得水,很快和將士融為一體。

童貫畢竟是恩威並舉的高手,迅速籌集來一筆資金,獎賞每個將士紋銀十兩。

拿到銀子的將士,把童貫感激得如同父母,信誓旦旦,願為監軍大人赴湯蹈火……

不覺光陰荏苒,轉眼就到冬天,童貫已在張子論軍中行走半年,這時候,河洲那邊生了叛亂,徽宗皇帝親喻童貫,率軍平叛,童貫請張子論做了行軍先鋒。

隴親王眼睜睜看著童貫和張子論率幾萬大軍趕赴河洲,心中有種說不出的失落感。

河州名義上是宗喀王國的國土,實際上卻是一個獨立地方。

河州諸羌部落不隻奉宗喀王國為宗主國,同時也對宋朝稱臣。

河洲諸羌叛亂,就是和大宋朝廷叫板,宋徽宗當然不能容忍,派童貫率征討名正言順。

然而就在同一時間裏,西夏天王李乾順也把手伸向河州,他想趁河洲諸羌叛亂,將這塊土地納入西夏版圖。

因此,讓庶弟察哥陳兵卓囉和南軍司,見機行事。

童貫率軍來到湟川,對叛亂部族予以嚴厲打擊,雙方交戰正酣,徽宗卻傳訊童貫,讓他班師回朝,原因是汴梁皇宮起火。

童貫看過徽宗手詔,若無其事地折起來塞進靴筒。

張子論問他,皇帝詔書寫的什麼?童貫答道:“皇帝讓我們奮勇殺敵,早日成功!”

張子論聽得,即傳屬下,演繹皇帝期望,將士倍受鼓舞,向敵人發起猛烈進攻。

這一仗打得實在漂亮,河洲諸羌的叛亂很快被平息。

在慶功宴會上,童貫慢悠悠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詔,傳示軍中將領。

張子論看後大吃一驚,惶恐問道:“大人不是說皇帝詔書我們奮勇殺敵,早日成功嗎?怎麼是催促大人班師回朝的手諭?大人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是違抗聖旨,有殺頭之罪呀!”

童貫胸有成竹地回答:“當時全軍士氣正盛,如果突然止兵,河洲諸羌的叛亂如何平息!”

張子論道:“幸虧打了勝仗,要是打敗了可怎麼辦?”

童貫道:“這正是當時咱家不給你們看皇上手諭的原因,如果打了敗仗,所有罪責自然由咱家一人承擔了……”

張子論和將士見說,呼啦一聲全都跪倒,口呼:“童大人高瞻遠矚,我們願意為您去死……”

童貫感激涕零,又對張子論道:“張將軍安排一下,對戰鬥中陣亡的將士做個精確統計;無論將軍、士兵,全都發給撫恤金,他們的孩子都是咱家的義子,咱家要將他們培養成人,繼承父輩意誌,為國家建功立業……”

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在童貫和張子論平息了河洲叛亂,誌得意滿地班師返回渭州時,西夏晉國王察哥卻在後麵狠狠敲了一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