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道,其實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成的,有些人要學十幾年才方有所成,有些人隻學幾年就能嶄露頭角。
還有些人虛度光陰,學了十幾年一樣是個水半桶(這是我下本書主角的故事)。但他們有他們的學習方法,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方式。
牛道士告誡我們,學道不在乎兩點,一是心誠,二是舍己。
道家學說其實跟佛教有很多相似之處,曾經有人說佛從道中去,也有人說道從佛變來。但宗旨都是一樣,修身養性之外,更多的就是為天下蒼生做應有的善事。
唯一的區別就是,佛不能殺生,不能吃雞鴨鵝魚等。但是道家就沒有這麼嚴格,大魚大肉的吃,什麼山珍海味都能品嚐道。
關於道家和佛教還有個有趣的故事。
牛道士翹在搖搖椅上,撇眼看著我們倆道:“要是想聽,就去給我倒杯水來。”當然這些故事隻是在我們學畫符之前。
也就是通過故事來告訴我們道家與佛家的區別。
故事是這樣子的: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山上走下一個和尚,這個和尚下山有兩個目的,一是化緣,二是渡化眾人,然後招收一些小和尚。
而另外一座山上走下一個道士,這個道士下山也有兩個目的,一是給人超度,二是招收一些小道士。
話說這倆人就在兩山交接的路上相遇了,和尚以禮向道士打招呼道:“阿彌陀佛,貧僧這給道長行禮,貧僧有禮了,敢問道長欲向何處去?”
那道士也搖了搖手上的長毛辮子:“善哉善哉,貧道給高僧還禮了,貧道是下山為人超度法事,也順便招攬一些弟子上山,就在鶴林村,敢問高僧又是要欲往何處去?”
那個和尚也還禮道:“同為一村,也是超度法事,順便要收一些小沙彌。”
道長心中微微不悅,道:“高僧這是要跟貧道搶人了?”
高僧道:“阿彌陀佛,人心眾望,何來搶之一說。”
然後倆人一邊談論,一邊往山下走,各自都辦好的事情以後,道士支了一個攤子,上寫某某道觀招收小道童。
和尚也支了一個攤子,上寫某某寺廟找收和尚。各在各自的攤子前給人說道,談天,他們倆人的攤子相距不是很遠。
道長說:“學我道法,弘揚我道,便能得到三清祖師保佑,不但能修身養性,造福天下。而且大魚大肉隨便吃,門規雖嚴,但是在門規之內任意為之,隻要不傷人性命即可。”
同一時間:入我寺廟,便得佛祖保佑,獻身佛門,從此清修己身,潛心禮佛,造福人民,福蔭苦苦眾人,他日必能成佛,但一旦進入佛門,便要戒葷,戒殺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最後他們開始了口水戰。
道家:“簡而言之,我們這裏有肉吃,隻有吃好了,吃棒了,才能有力氣對付那些小鬼,讓大眾死去的靈魂得到慰藉。”
佛家:“哪一個沒有生命,哪一個不是爹媽生養,畜生也是有靈性的,拋去思想一說,我們跟動物沒有區別,我們都是動物,但是我們比動物會思考,大家不要心生殺孽,不然投不了胎,下輩子做不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