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璟宸頷首看著杯中波光微粼的酒,輕輕回應道:“永樂年幼,哪裏還能顧得上禮數。”
蕭貴妃輕哼,不屑道:“不管是她年幼無知,還是別有用心,公主您可得留心。”
轉眼間,一曲舞畢,她娉婷上前敬酒道:“永樂早就聽聞皇帝姐夫的傳奇事跡,甚為佩服!”她這番讚揚,將仰慕之情統統抒發,也沒有一絲女兒家的嬌羞,倒讓一旁的趙璟宸微微不自在。
魏玄毓輕舉著酒杯,含笑道:“公主舞技非凡,今日也是有幸一睹!”說罷,一飲而盡。
爾後,絢麗的煙火在空中綻放,眾人皆紛紛仰首觀賞。火光掩映下的趙璟宸,麵色煞白,心緒不寧,隻時不時能聽到永樂傳來的嬌聲細語,“皇帝姐夫,您瞧,多美呀!”
她抬眼,望著轉瞬即逝的煙火,不覺輕笑,又暮然地獨飲一杯。
次日,平陽王抵達南灝帝都,纖兒也隨之平安到達。天頤園離皇宮不遠,纖兒也認得,一入帝都便心急去陪公主了。
天頤園有重兵把守,閑人不得入內,直到平陽王領著護衛隊前來,才能撤退。
天頤園門口,司徒明達徘徊,卻遲遲不敢進去。他探頭園內,忽見一抹綠影,又嚇得轉身欲離開。
纖兒瞧見了他,便上前福了福身子,問道:“國舅爺怎麼不進去?”
司徒明達是孝嘉皇後兄長,如今隻是個拿著朝廷俸祿的閑官罷了,自孝嘉皇後去世,司徒家族更是落沒了。
司徒明達隻是輕吸了一口氣,微微笑道:“勞煩纖兒姑娘了,公主已回南灝數日,至今卻不曾見過。”
纖兒露出天真的笑容,提起裙角,忙請道:“國舅爺快快請進!”
因著這幾日的餐宴,趙璟宸也有些疲乏,慵懶地躺在貴妃榻上又迷糊睡去。直到纖兒來喚,她才驚醒。
纖兒瞧她剛挽起的發髻又散亂了,便嘟嘴道:“您這模樣哪裏能出去見人呐!”
趙璟宸直徑來到鏡前,輕撥出簪子,青絲如瀑般順滑而下,道:“舅父來了你也不早些說!”
纖兒執起桃木細梳輕輕順著黑發梳下,癟嘴道:“國舅爺本就性子弱,連門口站崗的都怕。”
說道司徒明達,趙璟宸微微慍怒,“你也太沒分寸了,也不怕底下人聽到!”
從未見趙璟宸發過這麼大的火,纖兒隻小聲囔囔道:“纖兒知錯了,以後不敢亂說話了。”
趙璟宸又心煩問道:“舅父可派人先侍候著了?”
纖兒對著鏡子比劃著發飾,漫不經心道:“您放心吧,這些小事我還是會的,國舅爺已經在亭榭了。”
瞧著鏡子裏的纖兒不緊不慢地擺弄自己的發髻,趙璟宸催促道:“你也快些,見家裏人何必弄得繁瑣!”
纖兒加快了動作,不悅道:“您今日怎麼心煩氣躁的。”轉下一想,公主最近常喝些蕭貴妃送來的湯藥,烏黑的眼珠轉溜道:“蕭貴妃不會是給您下了什麼藥,讓您心情大變。”
趙璟宸也覺得近日心煩氣躁,心裏估摸著也是這些湯藥的緣故,隻唬她道:“你這牙尖嘴利的,小心得罪人!”說罷,便匆匆披了件鬥篷去了。
司徒明達坐於亭中,眼前的石桌上擺滿了糕點,他手緩緩捧起青花茶盞,嗅著茶香,是信陽毛尖,他不由得眯起眼細細品嚐。
身後的侍婢提醒道,“公主來了。”
司徒明達猛然睜眼,瞧見了匆匆而來的趙璟宸,慌亂間打翻了茶盞,灑得衣襟盡濕,好在深褐色的常服不宜察覺,他又慌忙下跪,結結巴巴道:“臣??????臣??????失禮了。”他眼前的趙璟宸,一如當年那般清雅秀麗,多了一份母儀天下的雍容,少了一份出塵脫俗。
趙璟宸莞爾一笑,抬手扶起他道:“都是自家人,舅父無須多禮。”她稱他舅父,一如當年。
瞧見她袖口處的鳳凰繡紋,同孝嘉皇後的鳳紋圖飾一樣,司徒明達更為驚怯,他低首,不敢直視。
趙璟宸拂袖,道:“舅父請坐,不必拘謹。”
司徒明達懦懦而坐,趙璟宸則一一詢問府中人的境況,閑談一些家常裏短。
見司徒明達眉心揪擰,愁眉不展,神色焦慮,趙璟宸便問道:“舅父臉色不好,是否有煩心之事?”
司徒明達鼓足勇氣,吞吐道:“隻是不知祥嬪在宮裏可好?”自女兒司徒入宮後,司徒明達頗為掛心。
司徒舜華雖為祥嬪姑母,自打祥嬪進宮後,兩人不似從前那樣親近了。趙璟宸望著年邁的舅父,祥嬪額廣而方,像極了舅父,可這性子隱隱間隨了母後。她隻寬慰道:“舅父寬心,祥嬪有海公公照料著。”
司徒明達不覺眼眶濕紅,歎道:“司徒家如今到了臣這一輩,是落沒了,可再怎麼,祥嬪也是司徒家的。連七品惠才人都一躍連升幾品,成了娘娘,祥嬪也是誕下皇嗣,十幾載了,從未晉升。”
後宮中但凡有皇嗣的女人都晉升了,卻獨獨隻有祥嬪還守著儀元殿過著清寡的日子。
纖手放下茶盞,趙璟宸那素淨的臉上不免有些失落,她的舅父終究是為了自己的女兒、家族榮譽而來,明眸流轉間,她淺淡笑著:“舅父所想,長樂也知,司徒家的女兒怎麼能被一個小小的才人比下去,適時,長樂定會向父皇請奏。”
他倒有些欣喜得失措,連舌頭都打折了,“那??????那甚好,甚好,臣多謝公主了!”他又撲通跪下,連連謝恩。
趙璟宸急起攙扶起他,不舍道:“舅父這是作甚,本是自家人,何故如此大禮。母後若是在,見了,可要傷心了。”趙璟宸深知母後是心有所愧的,尤是祥嬪。她入宮前的那首無題詩,讓母後僅剩的謙卑與委曲求全徹底瓦解,重拾那份傲骨,搬離了鳳雎宮。
望著舅父喜極而泣的臉,趙璟宸倏然間想起母後在世曾說的,強極則辱,司徒家的落沒未必不是件幸事。
已是入春,為何陣陣微風竟讓枝頭的花兒凋零,落得一地,倒有些秋風蕭瑟之感。趙璟宸隱隱記得那宣紙上的題詩,道盡了兩個女人的無奈。
兩袂清風書雅靜,一箋淡墨寫癡狂。曾經亭榭輕撩弦,傲如梅節自清高。冉冉光華今又遠,獨倚皇門淚千行。為得鳳璽可永保,司徒之女入宮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