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道德經》中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蒼都有著不仁之處,更何況是人呢?道祖老子生在亂世中,他看到了無數人流離失所,生活在無盡的戰亂之中,他才會如此深有感觸的說出這麼一句話。
可《道德經》中也有這麼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何所謂道?無非就是天地之意誌,萬物均是天地所燕生出來的,以道祖老子的意思,天地便是萬物之母。
道祖的這兩個觀點看似矛盾,實則並不矛盾,這便是古華夏道教思想的玄妙之處,也正是古華夏道教思想的魅力所在。隻要不被世俗的七情六欲給蒙蔽住了眼睛和思維,稍微動動腦子,稍微得到一些指點,便能夠明白這些意思。
正如道家所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知的思想一般,凡事去站在多方麵角度考慮,這樣的話能夠避免很多悲劇,也能夠讓世人多看清一些事情。可終歸,道家的思想太過跳脫,可以說是桀驁不羈、玩世不恭的典型思想,不被統治階級所待見。
當然,縱使是被統治階級所待見,也在國土內實行道家思想,終歸還是沒多大用處的,凡俗中許多人天生智障,自私自利,縱使是自幼以這種玄妙的思想去感化,也沒什麼卵用,畢竟這世間真正能夠做到這些思想所提倡的那種意境的人,隻是少部分而已。
換句話來說,在地球上的時候,那些深得道家思想感化的人,在和別人交往和交談時候,必定會被別人當做傻子。因為道家講究順其自然,無欲無求,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在世人眼中就是個沒什麼上進心,同時也是很好騙的人。
實則,人家隻不過是看得透徹,不想與那些貪圖小便宜和自以為是的人一般計較而已,在你們認為別人傻的時候,說不定別人隻不過是不想和你計較太多,或者是在可憐你而已。
就比如我和小馨,我們在凡俗中遊曆時,若是看到那些故意滋事的人,我們並不會與其計較過多,不是我們怕一個凡俗人士,而是其並不值得我們出手,他也許會想我們是怕了他,實則在我們看來他隻不過是隻螻蟻而已,和一隻螻蟻又何必去計較那麼多?
所以,當下想及被我全門鎮殺的蕩山宗門人之後,我便沉默了下來。在當時的青山宗門人眼中看來,我是正義的化身,但在蕩山宗門人看來我就是個蓋世魔頭,因而當轉換角度思考之後,我便沒有勇氣再說我是好人了。
除卻此事之外,還有就是在江湖中的那段歲月,那段歲月裏我殺了不少人,使得方圓萬裏內的凡俗界都知曉我的名號,就如青竹一樣,我二十餘載之後再回歸凡俗界,僅僅是說了兩件事情,他便想到了二十餘年前我在落霞穀的那一戰,以及江湖中我所留下的其它事跡。
在江湖中遊曆的那段歲月裏,我所斬殺的江湖人士沒有一萬也有八千,若不然也不可能留下那麼大的威名。那些江湖人士雖說是他們先來招惹我的,可在最初的時候,可是我這家夥先被師尊他老人家封印了修為,而後在江湖中搞了幾件事情,故意吸引他們前來追殺我的,所以因果關係上還是我先搞的事情,如若他們知道這層因果的話,想必當時的天下人都會認定我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
“沒錯,我不是什麼好人,可我終歸還是一個真正人。”我看向身著紫衣的小姑娘笑語道,言語之中充斥著濃濃的打趣意味。
聽及我的話語,那小姑娘當即便明白了我的意思,雖說她真的不是人,可接觸了太多的人物修士之後,她自然而然的也就覺得這是個在罵人的話語了,畢竟修仙界內人族數量可畏是占據了將近三分之二之數的,耳讀目染自然就和人族的思想越來越接近了。
“你……你竟然敢罵我,你知道我是誰嗎?”小姑娘待我話語落下之後,當即伸出素手怒指著我,很是不悅地看著我問道,似乎她的身份真的是十分的了不起,可惜了我不吃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