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殺機乍起(2)(3 / 3)

“真有意思。”柏皓霖摸著下巴,自言自語。

對於神秘人士,犯罪心理學定義了一個專有名詞:使命型殺手!

使命型殺手分為兩種,一種叫死亡天使,他們殺人是覺得自己在幫助受害人解脫痛苦,最常見的是護士或醫生;另一種叫社會清道夫,他們殺害他們認為有罪的人,這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在為社會做事,並將自己的行為深度合理化,這種人很快就會變成殺人機器,並且對於受害者不會有任何內疚。

使命型殺手通常伴有強迫症傾向,會有固定的殺人模式,在他們眼裏,殺人就如同宗教儀式一般神聖。

有了這些潛在的神秘人士的受害者,柏皓霖又可以縮小範圍了。

除了入獄人員之外,神秘人士一定還對其他沒有入獄、但他認為有罪的人下過手,所以柏皓霖根據那些入獄人員的失蹤時間,排除了整個名單中白天失蹤的人。

名單隻剩下了41人。

柏皓霖籲了口氣,現在總算有一些眉目了。

他按失蹤的時間順序,將同一天失蹤的人從名單中剔除,最後名單中留下37人。

37人!

如果這是一個人做的,那麼這個數字就非常驚人了,也就是說,柏皓霖遇上了一個在五年間殺害了三十餘人卻沒有被任何人察覺,沒有屍體、沒有證據、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存在的凶犯,這極可能是本市有史以來最完美的連環殺手!

而這個連環殺手現在已經盯上自己了!

柏皓霖往後靠了靠,雙手交叉抱於胸前,他冷冷地看著電腦上的名單資料,開始思考對策。

敵在暗,我在明,情況不利,雖然現在種種跡象表明對方對他尚沒有惡意,但他不知道神秘人士的“使命感”何時開始作祟,將自己定為下一個“失蹤者”,所以在此之前他必須有所行動!

那麼用什麼作為誘餌呢?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紙醉金迷的時代,有太多太多神秘人士的潛在受害者了,他應該怎麼才能將他的視線集中在一個特定的、關鍵的、並對自己有利的人物身上?

柏皓霖蹙著眉,右手托著下巴,左手托著右手的肘關節,陷入沉思。

“咚咚咚”,敲門聲打斷了柏皓霖的思緒,他重新坐好,將緊皺的眉頭舒散開來,應道:“請進。”

易雲昭推開門,他站在門邊,並沒有進來,隻是說:“有件事,我想可能應該問問你比較好。”他右手倚著門,左手卻背在身後。

“請進來坐吧!”柏皓霖站起身,迎了上去,他知道,此時的易雲昭正處於半防禦狀態,若自己有一分做得不妥,他就有可能放棄與自己接觸。

柏皓霖走到易雲昭麵前,做了個“請”的動作,在他向前移了兩步後,柏皓霖一邊順手掩上門,一邊關切地問:“你的傷沒事吧?”他指的是易雲昭去彭濤家正好遇到他家瓦斯爆炸,導致耳膜有些出血,身上多處擦傷的事。

柏皓霖將易雲昭引到了沙發上,自己則坐到他的旁邊,以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因為他覺得易雲昭一定有重要的話對他說。

“謝謝,已經沒事了。”易雲昭坐下,他的頭微微向左傾斜,思考著應該怎麼開口。

“你找我有什麼事嗎?”柏皓霖知道他已放下防禦,主動問道。

“是這樣的,之前李警司讓我查你目擊到的那件案子,”易雲昭說道,“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事。”

“哦?”柏皓霖暗暗奇怪,按理說,這樁案子應該在彭濤死後就已經陷入僵局了,為什麼他還在查?

“是關於子彈的。”易雲昭又道。

“子彈?”

“嗯,點22口徑的那枚子彈有線索了,這枚子彈雖不在注冊彈道的係統庫中,卻曾在另一樁案子中出現過。”因這是不同的兩個係統,之前何文澤隻查了前者,未查後者,所以沒有發現。

“什麼案子?”柏皓霖覺得這樁案子多少與自己有些關係,否則易雲昭不會這麼難以啟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