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批示很快傳遍信陽地區,欣喜若狂的不僅僅是十幾位地、縣級領導幹部和他們的家人,大批被關在“特訓班”、學習班接受“民主革命補課”的縣、社、村幹部也如釋重負。許多群眾(當然包括眾多被關押者的親屬)敲鑼打鼓以示慶賀,並高呼“毛主席英明”、“共產黨偉大”之類的口號。

依照“大部不抓”的原則,“民主革命補課”運動中被抓起來的數萬名基層幹部陸續得到釋放,隻有少數“重點人物”仍被關押,有待進一步查明問題,這其中包括那十幾位地、縣級領導幹部。但幾乎所有的人都有理由相信,這些地、縣委書記被釋放的日子也不遠了,因為查找這些人的“反革命罪行”無異於大海撈針。

然而,情況比人們想象的要複雜許多,河南省委主要負責人對這些位地、縣委書記的態度是:“不殺”是寬大處理,不等於無罪;寬大處理不等於不追究責任。

這時人們才明白,十幾位地、縣級領導幹部隻是保住了性命,並未擺脫困境,等待他們的命運仍令人堪憂,畢竟抓住他們不願鬆手的人不是一般人物。

十幾位地、縣級領導幹部仍戴著“反革命”的帽子,他們的主要任務仍然是“老實交代反革命罪行”。但他們的態度也一如既往:決不低頭,決不認罪。

中央工作組結束了在信陽的使命,撤離前就十幾位地、縣級領導幹部的處理問題留下指導意見:決不允許刑訊逼供,定性、處理要有事實依據。

中央工作組留下指導意見,一方麵是防止審查過程中有可能使用的“非正常手段”,另一方麵是提醒河南省委處理問題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要帶有主觀傾向。這個指導意見對十幾位地、縣級領導幹部無疑具有積極的保護意義。

到信陽指導災後重建工作的副省長王國華專門抽時間看望了幾個被關押的縣委書記,明確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你們不是反革命,要相信黨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你們的問題一定會得到公正處理。

當時陪同王國華的行署專員張樹藩事後回憶說:王副省長隻說“相信黨中央、毛主席”,而未說“相信省委”,我就覺得省委一把手仍然在一手操控局麵,在這種“一言堂”狀況下,十幾位地、縣級領導幹部的問題不可能得到“公正處理”。

張樹藩向王國華表明了自己的擔心,王國華對他說:他犯了那麼多錯誤,我就不相信能過黨中央、毛主席這一關。他一走,局麵恢複正常了,什麼事情都能公正處理。

張樹藩聽出了王副省長的弦外之音:河南即將“易帥”。

王副省長的判斷並非毫無根據,此前幾天高層就傳出毛澤東對河南省委主要負責人大發脾氣的消息,毛澤東說:你在河南不得了,什麼都一個人說了算。你在河南搞得不好,不得人心。

河南省委主要負責人的確不得人心,許多人急切盼望盡快將他調離河南省。事實上,毛澤東在嚴厲批評河南省委主要負責人之前,已下了“河南易帥”的決心,隻是新的人選暫不確定,因為他需要精心選擇一名能夠收拾“爛攤子”的幹將。

可以肯定,河南省委主要負責人在受到毛澤東嚴厲批評後,日子不好過,情緒明顯有些低落。毛澤東是全黨敬畏的領袖,連彭德懷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大人物都淹然其威,何況他一個小小的省委書記,豈有不懼之理。

在保持一段時間的低調之後,河南省委主要負責人召集各地區負責人“交心”,他大致講了幾層意思:

毛主席批評了河南,這是對河南的關心和愛護,希望大家以此為動力,共同努力,把河南的工作搞好。

毛主席、黨中央還沒有調整河南領導班子的決定,不要聽信小道消息。我的工作有失誤,今後一定注意改進,在河南一天,就負責任一天,決不會“不念經”。

河南階級鬥爭的形勢依然很複雜,希望大家要擦亮眼睛,善於分辨,敢於鬥爭,堅決粉碎階級敵人的一切圖謀。

信陽事件中一批犯有嚴重反革命罪行的家夥仍不認罪,而我們的一些同誌對這些反革命分子抱有同情,甚至看不清他們的嘴臉。我們沒必要對反革命分子心慈手軟,必須清算他們的罪行……

這些言談話語想要透露的信息無非是:他的處境不像傳說的那樣糟糕,他在河南的地位仍然沒有改變。參加這次“交心會”的各地區負責人自然能聽出他的弦外之音,但同時也都感覺到他的這一舉動有點虛張聲勢。

期待“河南易帥”的人們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卻遲遲等不到音信。對於仍被關押著的十幾位地、縣級領導幹部來說,盼望“易帥”的心情則更為迫切,每一天都有度日如年的感覺。的確,“主帥”不換,他們的命運就難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