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選擇最好的時機、價值最好的時候嫁出去——朱新禮論“可樂門”(1)(1 / 3)

做企業要像養兒子,賣企業要像賣豬。

企業好比是姑娘,太早出嫁還不夠成熟,太晚了年齡又大了,隻有選擇恰當的時機去合作,才是最合適的。

亮劍是為了戰勝,不是為了戰死。

業界最強並購?

一個異軍突起的本土企業。

一家積澱深厚的跨國公司。

一場突如其來的商業並購。

9月3日,可口可樂公司與彙源果汁在港聯合公告,可口可樂擬以每股現金作價12.2港元,總計約179.2億港元(約合24億美元),收購彙源果汁所有已公開發行股份。

事前沒有任何的征兆。

彙源“牽手”可口可樂的消息,猶如一枚重磅炸彈,轟起了一個個衝擊波。

8月30日,朱新禮在北京收到了來自可口可樂的關於收購協議的傳真。他用了不到10分鍾看了一下價格,看了一下對他的“競業禁止限製已經由5年改成了2年”。

隨後,朱將自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整整一天半裏,他將協議拋到了一邊,“幾個股東忍不住打電話來催,到底什麼時候簽?”

2008年8月31日晚11:30,朱新禮終於在收購協議上簽完最後一個字,走出了辦公室。

此時已是深夜。占地133萬平方米的順義彙源工業園裏一片寂靜,夢鄉中的員工們並不知道他們的命運因此將發生改變。

北京的夜風已經微微透出涼意,朱新禮獨自穿過他為之奮鬥了16年的彙源工業園。

“還差4個月,創建彙源就整整17個年頭了。”

不知道在走回家的短短幾分鍾裏,16年來商業征程上的光榮與夢想會不會在朱新禮的頭心裏翻江倒海。

而對可口可樂中國區總部來說,這是一個難熬的周末。

直到這一天就要結束時,還沒有收到朱新禮的明確答複。9月1日淩晨,傳真機突然鈴聲大作——這是他們期待已久的。

“可口可樂在中國大陸的、美國的、香港的財務顧問、律師都很震驚,他們沒想到這麼快”,朱新禮說盡管雙方曾約定簽約以8月31號為限,“但如果我不簽字,就要繼續談,一周、兩周或者更長時間。”

9月3日,彙源在香港發布公告,可口可樂全資附屬公司Atlantic Industries以196.47億港元全麵收購彙源果汁已發行股本、可換股債券及未行使的購股權。

這是可口可樂曆史上在本土市場外發生的最大的一次收購。

對於這柱交易額接近25億美元的收購,香港市場的反應迅速而直接,當天彙源果汁股價上漲1.64倍,蜂擁而入的投資者將彙源果汁當天的成交量推到了24.8億港元高峰,成為當日港股成交榜首。

8月8日晚,在如夢如幻的奧運會開幕式現場,朱新禮在VIP包廂裏遇到了成龍,也遇到了可口可樂全球董事長。

正是後者邀請朱新禮一起到鳥巢觀禮。“當然,基本上那隻是一個禮節,我們並沒有談什麼實質性的內容。”

朱新禮透露,“從接觸買家到簽定協議,差不多用了一兩個月。”

稍加回想就可以發現,在奧運會期間,彙源的一係列廣告,包括彙源主推的“奇異王果”卻很少出現。

據此推測,其時,彙源出售的談判對象應該已經鎖定可口可樂。

在彙源曆史上始終不能忽略的一個角色是達能以及達能中國區總裁秦鵬。

自彙源從德隆危機中全身而退後,達能就成為彙源曆次引資過程中最重要的角色。

此前達能在進入中國的十年間選擇參股樂百氏、娃哈哈、光明、蒙牛等,大有一舉控製中國飲料產業的雄心。

但是在2007年達能與娃哈哈就合資公司所屬權發生的爭執之際,達能先後迅速退出光明乳業及蒙牛,一個普遍的猜測就是,達能在中國的戰略發生了明顯變化。

對於達能戰略是否轉變,作為有合作關係的朱新禮也不置可否。

“達能是一個市場化的公司,肯定是怎麼賺錢怎麼來。”

而據知情人的介紹,彙源上市一年左右,達能的確萌生退意。

朱新禮不諱言,他曾直接遊說秦鵬,“把你的股權賣給我吧,果汁也不是你們的強項,你們也不專業,幹脆賣掉算了。”

最終的結果是,秦鵬拒絕了這一揭底,對達能來說賣給彙源好像沒麵子。

誰是有可能出大價錢的對象?達能和彙源都心知肚明。

高盛(亞州)適時出現,朱新禮說,“我們開始委托高盛在全球尋找買家”。但對於此時是為達能、華平等持有的35%股權尋找買家,還是為整體出售尋找買家,朱新禮並不願詳解。

對於資本運作,盡管朱新禮朱稱隻是“小學生”,但從實際看,他卻有著超過國內一般企業家的駕馭力:

第一次是德隆,2001年在前往新疆德隆總部途中,朱新禮內心是拒絕與德隆合作的,但是並沒有排斥參觀德隆的朱新禮迅速被後者的大產業夢想折服,並最終向後者開放控股權;

第二次在統一退出後,此前排斥達能的朱新禮很快選擇向後者開放股權,不過對凶猛達能有所忌憚的朱新禮同時引入了其他兩家投資人。顯然,朱新禮是善於變通並適時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