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麵對著整個區域落後的蘋果品種,朱新禮著急了。為了農民的長遠發展,必須改良品種。朱新禮決定,為農民提供種苗、種植技術、定期技術輔導等一切前期投入,將來回收水果。一場更大的行動正在萬榮試點展開,更多的收益再次向萬榮農民走來。
說起到萬榮建廠,還有一段感人的插曲,讓朱新禮記憶猶新。
那是2005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些。
彙源集團門口來了兩輛裝滿蘋果的貨車和一批特殊的客人。走在前麵的8個人每人手中捧著一個大蘋果,上麵印著“萬榮人民歡迎彙源”。
這幾個字是在蘋果初長時,用紙剪好貼在蘋果上,等蘋果長大的時候,將剪紙揭掉,字便清楚地“長”在了蘋果上。
萬榮縣一位副縣長受縣委、縣政府的委托,專程登門邀請彙源“落戶”萬榮。農民自編自演渴望彙源落戶的節目,把朱新禮深深地打動了。
“去!就是賠錢也要去!”
隨後,朱新禮親自帶隊到萬榮縣調研、奠基、建廠。
彙源在三峽的建廠也與這種情形類似。
早在1998年,彙源就在湖北宜昌建設了分廠。2001年,響應國家“要把三峽移民工作重點放在發展庫區經濟,解決移民長遠生計問題上”的號召,朱新禮到三峽考察,僅僅半個月後就在萬州開工建廠了。
當時,彙源內部有不同的意見,認為在三峽庫區的萬州過早建廠是個巨大的風險,因為柑橘苗木才剛剛栽上,成品果即使是新品種也得3年後才能結果。雖然當地有一些舊的柑橘品種,但最多也隻夠機器生產兩個月。花費上億元建設的工廠和生產線將不可避免地要閑置,憑空增加了機器的折舊率,提高了投資風險和生產成本。朱新禮力排眾議,決定盡快在萬州建廠。
他的理由很簡單:“如果我們不建廠,當地老百姓看不到希望,心裏沒底,就不願意種柑橘,政府當然也不能強令推動這個項目。早到庫區幾年,雖然企業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是當國家需要企業時,企業有責任為政府分憂解難,尤其是三峽工程這樣利國利民的大工程需要企業時,企業更應該責無旁貸。”
朱新禮幾次到萬州考察,實地“督戰”工廠建設。彙源不僅自己建廠,還承擔了柑橘苗木的改良引進和對果農的培訓。他一再告誡員工,柑橘示範園和彙源萬州工廠的建設是國家的項目,隻能成功,不能失敗,要考慮好每一個細節,承擔每一階段的工作,盡心盡力把工作做好。即使他自己不在萬州工廠,隻要是萬州工廠方麵的報告他都會在第一時間批複,隻要是萬州工廠的國內外考察、資金申請,他都給予一路綠燈的待遇。
彙源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資數千萬元在三峽庫區建立了亞洲最大的“良種柑橘苗木繁育中心”。從國外引進世界上最優質的柑橘種子進行苗木繁育,無償提供給當地果農種植,一年可向庫區移民和果農提供優質成品苗200多萬株。
彙源與果農一起嚴格把控質量關。從良種的引進、苗木的繁育、果樹的栽培、技術的培訓做起,逐步建立起集苗木繁育、水果種植、加工、包裝、儲存、交易為一體的水果產業化經營基地。在這裏,果樹真正成為農民的“搖錢樹”、“幸福樹”,果園成了農民的“果樹銀行”,而且從源頭保證了彙源果汁的高品質。
截至2006年10月,彙源集團已在重慶的萬州、湖北的巴東等7個區縣建立了高標準柑橘示範園近4萬畝,直接安置移民數萬人。投資5億元分三期在萬州建設年加工100萬噸的柑橘加工基地,這也將是亞洲最大的橘汁生產基地。“實現優質橙汁國產化”的夢想正在朱新禮手中逐步變成現實。
“一年裏有兩個時節是我最快樂的季節。”朱新禮欣慰地說,一個是春節,總有大批果蔬基地的老鄉、幹部來到彙源祝賀新春,有的還帶來了自編自演的節目,用他們的歌聲笑聲來表達對彙源的感激之情。另一個是每年瓜果桃梨成熟的時候,果農會把印有“祝福彙源”、“感謝彙源”等字樣的水果拿來送給朱新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