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的第二天,由彙源一位副總裁帶隊,彙源首批捐贈的100萬元現金和100萬元物資送抵災區,成為震後第一家到達都江堰的北京企業。僅5月14日當天,就有近數千人喝上了彙源果汁飲料和純淨水。
當災區急需食物及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的消息傳回北京時,朱新禮召開緊急會議,並決定追加800萬元物資和現金,協助災區群眾解決燃眉之急,讓更多的人喝上純淨的水和健康的果汁飲料。
其實,在此次地震中,彙源成都工廠也受了災。朱新禮表示:“現在我們工廠的經濟損失是次要的,災區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是頭等大事,救災刻不容緩。”
一箱箱果汁、一箱箱水,及時被送到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都江堰、青川、漢中……
彙源在投入震後救助的同時,還積極籌劃災區的家園重建,是第一批拿出明確計劃幫助災區人民“恢複生產,重建家園”的企業。
5月16日,彙源果汁正式宣布,在未來幾年內將投資3至5億元,在都江堰建立現代化的獼猴桃種植加工基地,幫助災區群眾解決今後生產生活問題。
為給孩子們一個安全、美好的學習樂園,彙源同時決定至少捐款500萬元在都江堰建一座“震不跨”的希望學校。據初步統計,彙源員工為災區捐款近百萬元,公司捐獻現金及物資達1500多萬元。
責任成就品牌
“企業無論大小,社會責任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
這是朱新禮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是沒有眼光的企業。小企業可以承擔小的責任,大企業一定要承擔大的責任。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才會由小而大,越做越強,才能打造百年基業”。
彙源的發展正是源於企業對責任承擔的勇氣。
從1992年創建彙源,到現在彙源成為全國知名品牌,朱新禮認為,正是一份責任感,讓彙源走到了今天。
“我在創業的時候選擇這個項目,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感覺到有一種責任。那時候,作為一名公務員,壓力小一點,收入也可以。從農村出來的人,能夠在政府有一份工作,已經不錯了。但是,我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就是為社會、為果農做點實事。1992年之前,沂蒙山區有很多的水果都爛在山裏,爛在樹上,我覺得這是一個太大的資源浪費。同時,我也了解到這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需求,所以一開始就選擇了水果加工的項目。”
16年來,作為中國果汁行業的開創者,從第一杯果汁,到一條橫跨工、農業和服務業成熟產業鏈,彙源的發展軌跡令人歎服。彙源的成長給數以萬計的員工帶來安寧與幸福,帶動了上百萬戶果農脫貧致富,更為數億消費者創造了健康優質的生活。
作為涉農龍頭企業,彙源在十幾年的發展中,已在全國19個省、區、市建成30多家現代化工廠,開辟400多萬畝優質水果生產基地和標準化果園,與數百萬果農形成水果種植、收購合作關係。
“營養大眾、惠及三農”成為彙源響亮的口號。
在彙源遍布全國的30多個工廠中,有近一半是設在不發達地區,比如河北順平、山西右玉、湖北黃岡、吉林延邊和陝西禮泉等等,彙源的到來對當地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彙源的創始之地——山東沂源曾是國家級貧困縣。
土地、水果、農民成為彙源不可缺少的重要“基因”。
彙源在河北順平建廠之前,當地的草莓每到成熟季節,都會有40%左右的草莓由於不能及時賣掉而腐爛。後來當地的農民把草莓送到北京的彙源工廠,可是因為路途遙遠,草莓成熟後又非常容易腐爛,所以當地農民就向彙源建議到順平建廠。
自2002年,彙源在順平建廠後,當地草莓腐爛的事情再也沒有出現,而農民的收入卻成倍增加,種水果的積極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順平的草莓種植麵積已達到了3萬多畝,順平縣也一躍成為河北省最大的果蔬加工基地。
2006年8月,彙源集團在山西萬榮投資的果汁加工廠正式投產了。就在前一年,當地蘋果收購價格低至300元/噸,仍無人收購,以至大量的蘋果腐爛變質,當地果農和政府官員心急如焚。彙源果汁廠一投產,當地蘋果價格一下子就漲到了850多元/噸,翻了兩倍多。彙源萬榮工廠每天加工著1000噸到1200噸左右的蘋果,每天用於收購蘋果的現金支出高達90多萬元。萬榮受益了,附近幾個縣的果農也受益,萬畝蘋果都有了著落,農民真的樂了。據當地政府統計,由於彙源的到來,今年當地農民預計將增收1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