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禮回憶,曾經與李嘉誠見麵的前一天晚上,每一位企業家都收到了李嘉誠的請柬,請他們第二天到長江中心大廈午餐;午餐之前,企業家們分成四桌,按事先抓號的順序落座;用餐時,李嘉誠每桌坐半個小時與企業家們進行交流。
“在交談的過程中,李嘉誠不時拍拍我的肩膀。”朱新禮說,“就像是兩個老朋友。多年穩居首富寶座的李嘉誠,身家百億卻仍保持著創業初期的品性。他榜樣的力量已經超越了他的事業,成為對謙遜、細致等人性的堅持。”
1992年創業時,朱新禮提出了“勤奮、務實、高效、創新”的企業精神。
勤奮是一切成功的前提。16年艱苦創業,5840多個日日夜夜,朱新禮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個節假日、星期天,每年除夕夜都是在車間和員工們一起度過。
每到水果盛產季節,前來送果加工的車隊排起了長龍,大清早朱新禮就和員工一起去卸車;每到發貨高峰時,深更半夜朱新禮也和大家一起去裝貨;出國參加食品展時,朱新禮與同事們一起布展,忙得一頭汗水。這使外國公司深感疑惑:這難道就是彙源的總裁?
“一個人再勤奮,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慶幸的是我們有一個好的團隊。他們都和我一樣,愛事業、愛崗位、說到做到、雷厲風行。”
外國人預言要4個月才能安裝投產的設備,朱新禮帶領著員工僅用40多天就完成了。
在陝西鹹陽建一個投資過億的工廠,從簽字到建成投產,才半年多一點,被中外同行譽為神奇的“彙源速度”。
一個普通的企業家,聚集起一幫普通的人,卻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業。
許多人許多次都在重複著一個問題:彙源發展的奧秘是什麼?
朱新禮說,彙源的發展有著諸多方麵的原因:黨的好政策、改革開放的大環境,社會各界的支持、潛力巨大的市場……但我本人最引以自豪的是我們這個團隊的上萬名員工。是他們對我的期盼,他們的敬業精神在激勵著我、支持著我。如果做不好,我就對不起他們!
信賴員工,依靠員工,培養員工,關愛員工,是朱新禮辦企業的真諦所在。
把員工培養成有用之材就是對他們最大的關愛!
朱新禮一貫倡導把企業辦成學習型組織,讓員工感到在這裏有學頭。
在彙源,員工培訓中心、文化中心、體育中心、圖書報刊閱覽室一應俱全,常年開設各種類型培訓班,確保員工每年都要受到兩次以上的培訓。他們與北京師範大學聯係,把大學辦到了企業裏。近百名員工不出廠門就圓了大學夢。公司先後拿出上千萬元將數百名幹部、技術人員、優秀員工送到國外考察、學習,培養才幹。
彙源每月一次的營銷會議,一項不變的議程就是培訓。濃濃的學習氛圍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廠長、經理,也激勵著年輕的員工不斷自我加壓,自學成才。
“有一句話叫‘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讀書是書本的知識,我們行萬裏路就是實踐,彙源從1992年到現在,就是不斷實踐的過程,不斷學習的過程。隻有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才逐步創造了一個產業,打造了一個知名品牌。”
他山之石
朱新禮與阿裏巴巴的馬雲是經常碰麵的熟人,彼此惺惺相惜,對於阿裏巴巴的學習理念,朱新禮推崇備致,經常借鑒,談起來頭頭是道,他說隻有熟透了,才能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創造快樂學習的氛圍。麵對業務快速發展,迫切需求人才的瓶頸,外部引進人才可以快速從數量上滿足用人需求。然而,阿裏巴巴也同樣麵臨著一些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的公司所麵臨的共同問題:在電子商務行業裏,阿裏巴巴已經走在了最前列,單純依賴從其他公司大批量吸收成熟的人才,很難滿足每年成倍增長的業務對人才的大量高質需求。而且,阿裏巴巴獨特的文化氛圍和深入人心,深植於骨的價值觀,外來人員很難在朝夕之間充分理解。如果不能在價值觀上達成一致,那麼在長遠業務上也很難形成統一的共識。因此,在人才戰略上,阿裏巴巴是通過“外招內養相結合,同時側重於內部培養”的策略。
所謂“內養”,在阿裏巴巴的策略中又包含“培養人”和“選拔人”兩個方麵。首先,快速地培養人才以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在培訓方麵,與其說是阿裏巴巴的HR團隊是在“培訓”員工,到不如說,他們是在努力為阿裏巴巴創造一個滿足員工多元需求、充滿活力與趣味的立體學習環境。在這個立體學習環境中,阿裏巴巴根據員工的層級、職能,將籠統的學習細分為:阿裏黨校、阿裏夜校、阿裏課堂、阿裏夜談和組織部,另外針對龐大的銷售隊伍還組建了專門的銷售培訓部門,“送課下鄉”項目確保了培訓學習資源到達一線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