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普裏阿摩斯寶藏(二)(2 / 2)

不論考古學家們把特洛伊考古遺址認定為第幾層,施裏曼和以後的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找到能夠證明它就是荷馬史詩中特洛伊的可靠證據。從考古學家搜集到的證據來看,第6層與第7層在某些細節上與荷馬對特洛伊的描寫頗為一致,但這兩層的遺跡極其貧乏,遠不像荷馬在《伊裏亞特》中描寫的那麼宏偉。荷馬筆下的特洛伊是一個宏大的城市,有高大的城牆和城門,他還特別提到特洛伊城的西城牆建造得不好。後來的考古發現,第5層特洛伊的城牆有4米多厚,有幾段城牆超過9米高,但是西段城牆建造得確實較差。因此又有人懷疑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是在第5層。

但不論是第5層、第6層還是第7層,都可以說施裏曼發掘出的“普裏阿摩斯寶藏”並非真正的荷馬史詩中的寶藏。那麼,這些寶藏的主人到底是誰?而真正的普裏阿摩斯寶藏又在何處呢?

不老的傳說,普裏阿摩斯寶藏:

繼施裏曼之後,德國考古學家威廉?德普費爾德主持了特洛伊的考古發掘工作。他在施裏曼發掘的基礎上,對地層的分期進行補充和完善,並在xxxx年出版了專著《特洛伊與伊裏翁》。他在書中提出了對希薩爾雷克山丘居民點的分期方法,認為該地區在曆史上存在9個連續的居民點,這些居民點一層又一層相疊,形成9個地層。前5個居民點(特洛伊Ⅰ—Ⅴ),存在於公元前3000年代和公元前2000年代的前半期,其中特洛伊Ⅱ就是施裏曼認為是荷馬史詩中提到的特洛伊所在的地層。特洛伊Ⅵ—Ⅶ屬於邁錫尼時代,其中特洛伊Ⅵ的存在時間與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相似,它才是被希臘人焚毀的特洛伊。特洛伊Ⅷ—Ⅸ屬於早期希臘時代,保存有很多希臘時代的遺物。德普費爾德的分期方法基本得到學術界認可。

1932~1938年,美國考古學家卡爾?布勒根率領的一支考古勘察隊利用當時最先進的考古手段,再次對希薩爾雷克山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細致的考古發掘。這次考察獲得了大量新的材料,對於九層遺址的年代更加確定,據此學者們又把每一期分為更小的年代段,全部城市曆史被分為30個年代段。對於德普費爾德關於特洛伊Ⅵ的判斷,布勒根根據發掘的新材料提出異議。他於1933年在這層遺址發掘了一個葬有170人的大墓地,死者焚化後的骨灰保存在陶罐裏。他把出土的陶器與其他地區出土的陶器進行比較後得出結論:特洛伊Ⅵ存在的時間為公元前1800年到1300年左右,而荷馬描述的特洛伊戰爭卻發生在公元前13世紀。另外,特洛伊Ⅵ毀滅的原因不是戰爭,而是地震,從防衛牆的裂縫和磚石的易位可以清楚地得出這個結論。布勒根認為,特洛伊Ⅶ,確切地說這個遺址的第一小層,即特洛伊Ⅶa才是荷馬所說的特洛伊。這一層存在時間為公元前12世紀,毀滅的原因也恰好是火災,種種考古結果與荷馬史詩的描述相吻合,普裏阿摩斯和他的兒子們的真正家園在這裏。隻是其規模沒有史詩中描述的那樣宏偉。

遺址內部走廊:

進入當代,特洛伊的考古工作仍在繼續。xxxx年,一支由德、美考古學家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對希薩爾雷克山進行了新的考古發掘,他們找到了可能作為這小山頂四周的防衛邊界的遺跡——一條10英尺寬的壕溝。這條壕溝已深挖到底岩,包圍著一大片區域,這暗示著該遺址上的一些早期城市可能有考古學家所估計的5倍大。xxxx年8月,考古學家在特洛伊Ⅸ出土了一尊比真人還大的公元2世紀時羅馬皇帝哈德裏安的大理石雕像。另外,考古學家還著手對特洛伊Ⅰ以前的早期定居者遺址進行了考察,但迄今為止未有新的進展。

希薩爾雷克山下塵封已久的曆史在考古學家100多年的努力下重見天日了,它向人們展示了數千年前的繁榮和衰落。特洛伊無疑是遠古時代的一個強國,它雄居於海岬之上,俯視著歐亞之間的貿易通道。特洛伊因此而繁榮富強,也因此極易卷入戰爭並受到攻擊。這種類型的衝突可能為數世紀的人所記憶,代代相傳,從而給荷馬的傳奇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渲染力量。千古傳誦的荷馬史詩在考古發掘下再次顯示了它非凡的魅力。當然,特洛伊的傳奇與施裏曼的名字是分不開的,正是這個醉心於荷馬史詩的傳奇人物,為我們找到了湮沒於幾千年塵土之下的、充滿神話傳奇色彩的城市——特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