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世界航海史上偉大的先導者、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明代宦官(4)(3 / 3)

馬貴忙說:“國王不必多禮,這都是我們大人安排的。”宰奴裏阿必丁跟著馬貴、張通,來到主船,拜見了鄭和。鄭和對宰奴裏阿必丁說:“蘇門答剌國現已和平,身為國王,要勤於政事,愛護百姓,發展生產,做到國富民強。蘇幹剌等人,就關押在此,由你處置。”宰奴裏阿必丁接連點頭,致謝處理蘇幹刺等人,治理自己國家。

鄭和率船隊便於第二天離開蘇門答剌國,繼續西行,然後再返回大明王朝。

朱棣帝在明成祖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命令鄭和送十九國使臣回國,順便再進行友好訪問。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公元1417年冬,鄭和率船隊開始了第五次遠航。行至泉州,鄭和曾在泉州城外回教先賢墓行香,乞求聖靈保佑他遠航一路平安。鄭和率遠航船隊還是首先到達占城,然後到達爪哇、彭亨、舊港、滿刺加、蘇門剌、南渤裏、錫蘭、沙裏彎尼(位於今印度半島南端東海岸)、柯枝、古裏等國。在錫蘭,鄭和派出一支船隊駛向溜山,然後由溜山西行,到達非洲東海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馬裏摩加迪沙)、卜剌哇(位於今索馬裏境內)、麻林(位於今肯尼亞境內)等地。在古裏,鄭和船隊又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船隊直達忽魯謨斯;一部分船隊駛向阿拉伯半島的祖法兒、阿丹和刺撒(今也門民主共和國境內)等地。另一部分鄭和船隊這是第一次到達阿拉伯半島。

鄭和船隊每到一國,進行友好訪問,都贈送給各國國王禮物,各國也回贈禮物。如忽魯謨斯的獅子、金錢豹、大西馬;阿丹的麒麟和長角馬哈獸;木骨都束的花福祿、獅子;卜剌哇的千裏駱駝和駝雞(即駝鳥)等。鄭和船隊回來的時候,有十七國的使節可隨同來中國訪問,其中有的是王子,有的是王叔、王弟。鄭和船隊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公元1419年8月8日),回到了大明天朝。

鄭和率領船隊在明成祖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公元1421年3月3日),開始了第六次遠航。這次出使,除了照例訪問各國以外,是把十七國的使節送回本國。隨行的人員有王景弘、馬歡、郭崇禮等。所到的國家有:占城、暹羅、滿剌加、蘇門答刺、南渤裏、錫蘭、甘巴裏、柯枝、古裏、忽魯謨斯、祖法兒、阿丹、木骨都束、卜刺哇等。鄭和船隊在阿丹,國王率領大小官員,到海濱迎接船隊,並告諭人民,有珍寶的都可以進行買賣。鄭和船隊在阿丹買到了二錢重的大塊貓眼石、色澤光豔的寶石、晶瑩碩大的珍珠、高達二尺的珊瑚樹以及麒麟、獅子、金錢豹、白鳩等珍禽異獸。鄭和船隊在祖法兒,同樣受到了熱烈歡迎。祖法兒國王差遣大臣告諭人民,可同中國船隊做買賣。人們拿乳香、沒藥、安息香、蘆薈、蘇合油、木別子等物品,換取中國的紵絲和瓷器。鄭和船隊於明成祖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日(公元1422年9月3日),隨船來訪的有遏羅、蘇門答剌、阿丹等國家的使節,鄭和率船隊又一次順利地完成了第五次遠航任務,平安地返回了大明天朝。

鄭和奉朱棣命令在永樂二十二年正月十六日(公元1424年二月十六日),率船隊出使舊港。鄭和還沒有回來,朱棣皇帝就死了,太子朱高熾繼位。鄭和在政治上失去了支持他的力量。朱高熾認為,鄭和下西洋耗費太多,是先朝一項弊政,遂罷“西洋寶船”。隻因鄭和是先朝舊臣,而且立過許多功勞,朱高熾皇上命55歲的鄭和為南京守備。

朱高熾是個短命皇帝,登上皇帝寶座不到一年就死了。他的長子朱瞻基於公元1426年即位。鄭和依然任南京守備。

明宣宗朱瞻基登上皇帝寶座後,看來朝的外國使節及進貢的禮物越來越少,決定要繼承他祖父朱棣的事業,再次組織下西洋的船隊。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六月,朱瞻基詔命鄭和再次出使西洋諸國。鄭和已經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他受命不辭,迅速組織起一支龐大的船隊。這次下西洋,也是鄭和的最後一次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