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船隊從爪哇起航後,經過舊港、滿剌加、阿魯、蘇門答剌、南渤裏、錫蘭、柯枝、古裏等地,最終到達忽魯謨斯(位於今伊朗波斯灣口阿巴斯港南的島)。忽魯謨斯國依山傍海,是東西方之間進行商業往來的重要場所。不僅非洲的米息兒(今埃及)、阿拉伯半島的祖法兒(今佐法爾)、阿丹(今亞丁)、印度半島的古裏、柯枝以及東部的一些國家從海上來忽魯漠斯國進行貿易,中東及歐洲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也從陸路來此做買賣。這裏彙集了五光十色寶石、金剛石、珍珠、琥珀、珊瑚、玉器、各種毛織品等商品。
鄭和船隊到達忽魯謨斯國後,國王率文武大臣親自將鄭和等迎至王宮。鄭和宣讀了明朝皇帝的詔諭,並贈送給國王許多禮物。國王感謝明朝朱棣皇帝的恩德,大宴三日,款待鄭和等人。鄭和船隊在貿易市場上購買了各種珠寶異物,事畢啟船回國。忽魯謨斯國王差遣使臣,駕駛船舶,載著獅子、麒麟、名馬、鬥羊、駝雞、珍珠、寶石等,備好金葉表文,跟隨鄭和船隊來大明天朝朝貢,擴大文化交流,加深兩國友誼。
鄭和率船隊內。這次航行,越過了印度以西,到達了波斯灣,終於在明成祖永樂十三年七月(公元1415年8月)順利地返回了祖國。
鄭和率船隊在第四次遠航。有一天,船隊來到了蘇門答剌國境內,前哨船一位指揮來到主船,對鄭和說道:“正使大人,我船隊已來到蘇門答剌國,隻是目前這國王正處於危難之際,您看如何辦?”
鄭和說道:“這國王有什麼困難,你詳細講來。”
前哨那位指揮說:“蘇門答刺國先前的國王,名字叫作行勒,因姑兒國國王(又號花麵王)率兵來侵,行勒頑強抵抗,身中藥箭而死,花麵王占領了蘇門答剌國。因行勒國王之子年幼,不能為父親報仇,其妻遂出下一道榜文,招賢納士,言如果誰能替她的丈夫報仇雪恨,收複國土,情願以身事之,以國與之。三天之後,有一個撒網的漁翁揭了招賢榜文,高喊他能為死去的國王報仇,收複國土。國王之妻給與他鞍馬、披掛、兵器等項,又交給他一支軍馬。那漁翁終於打敗了花麵王,趕走了姑兒國軍隊,收複了國土。國王的妻子不負前約,與漁翁結為夫婦,尊敬他做個老王,國中一切大事,全由他掌管。若幹年後,那行勒國王的兒子宰奴裏阿必丁長大成人,帶兵殺死了漁翁,繼承了父親的王位,掌管了蘇門答刺國。不料漁翁的兒子蘇幹刺,揚言要替父王報仇,每天與宰奴裏阿必丁廝殺不已。”
鄭和問:“雙方勝負如何?”
前哨那位指揮說:“蘇幹刺常勝,宰奴裏阿必丁常輸。”
鄭和急忙說:“濟弱扶危,維護和平,我們不能不管。”便迅速命令馬貴、張通率軍前去增援宰奴裏阿必丁。
這時蘇幹刺與宰奴裏阿必丁雙方正打得難解難分。隻聽三通鼓響,呐喊一聲,宰奴裏阿必丁陣上湧出一支軍隊,為首的馬貴、張通騎著戰馬,高聲喊:“哪個是蘇幹刺,還不下馬受降!”
蘇幹刺聽了,心裏吃了一驚:這些威武的將士不是本國的,也不是西洋諸國的,是哪裏來的生主兒,怎麼叫我名字?”
宰奴裏阿必丁被弄糊塗了,他連忙問左右道:“這些天兵天將是哪裏來的,為什麼要幫助我們?”
左右人員說:“這是大明天朝正使大人派來的。”
宰奴裏阿必丁一邊說著:“難怪這麼威武,真是天助我也!”一邊抖擻精神,率軍殺敵。
蘇幹刺遇到明朝將士,哪有還手之力,遂一敗塗地,棄甲曳兵,大敗而逃。馬貴、張通率軍追趕。不出兩個回合,便將蘇幹剌活捉。剩餘兵卒看到首領被捉,嚇破了膽,舉起雙手,繳械投降。馬貴令軍士將他們一一捆綁結實。這時,宰奴裏阿必丁也趕來了,他翻身下馬,跪在地上,對馬貴、張通說道:“多謝二位將軍助我蘇門答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