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預見危機:未來30年大預測(2)(2 / 2)

或許私有汽車的迅猛發展帶來的能源消耗並不是這個星球可以承載的,那麼我們隻能寄希望於公共交通的便利。

對於社會的個體,我們現在沒法想象這種城市化進程會給已居城市人口的現有生活習慣帶來什麼樣的衝擊,因為目前來看,西方國家的城市居民除了生活質量稍好之外,在超前的生活方式之上並沒有給我們什麼具有想象力的借鑒,而具體影響最深的當屬那些正在進城的人們。當然,在這種曆史的大進程中,有很多機會是給那些有準備的少數人的,一旦抓住,你可以隨意改變你的生活方式。那麼,你是否有備而來呢?

城市化進程真實地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未來30年,必定有很多令人興奮的事情發生,對於年輕一代的影響尤其如此。

30年後,誰來養活我們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規定,60歲以上的人口占一個國家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以上的人口占7%,這個國家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010年,國務院開展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個百分點。隨著人口老齡化高峰期的到來,目前30~40歲年齡段的人將來會麵臨非常嚴峻的養老問題。

事實上,在未來30年裏,發達國家為了能夠圓滿解決其社會老齡化問題,必須為此多支出16%~19%的國民生產總值。

養老,一個遲早都要到來的大問題,對它的規劃絕對是宜早不宜遲的。

越早,你的負擔就越輕。作家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從理財的角度來說,養老規劃何嚐不是這樣。沒有及早進行養老規劃是目前國內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人們更多地關注自己在眼下可以掙多少錢,卻沒有及時地上思考自己“活得太久”所帶來的養老危機。

國家現行的基本養老金主要構成為:

基本養老費+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補貼

我們領取的養老金分為兩部分:基本養老金和個人賬戶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就是:上年本地區社會平均工資的20%+個人賬戶累計的1/120。

目前,國際通用的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標準之一就是“養老金替代率”,它通常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上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獲得。眼下已經退休的我們的父輩中,不少人的養老金替代率在80%~90%,所以有人會盼著退休享福,因為退休後他們仍能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甚至還能有所提高。但對於35歲以下的青年人來說,未來的養老金替代率會下降到40%左右,其保障程度遠遠低於我們的父輩。

因此,養老規劃除了一定要及早進行,還需要遵循“本金安全、適度收益、抵禦通脹和有一定的強製性”這四大原則。因此,養老規劃其實是一個綜合性的長期投資過程。

1.養老計劃不僅僅是買保險

商業養老保險,它是一種比較穩健的理財方式,但其流動性也差,有一定的強製性,相當於是一種強製性的儲蓄行為。

2.選擇複利投資品種

養老金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如果能夠好好利用複利效應,也可以使得養老規劃中的財富積累達到最大化。基金的定期定投是一種可以利用複利效應的不錯選擇。作為一種長期投資的工具,基金定投可以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有效地攤低投資成本,並且在成本均衡的情況下,獲得較高的收益。因此,我們在投資基金時,可以有意識地盡可能長期持有,並有計劃地進行投資,將基金投資納入到自己的養老金規劃中。

需要指出的是,因為養老是一項長期的投資,有時候資金需求會跟中短期的投資目標衝突。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單獨設立養老賬戶,避免受到當期資金需求的影響。

3.以房養老抵禦通脹

當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房產投資也成為養老規劃中一個主要的投資模式。從長期來看,房產的價格雖然有漲有跌,但還是會逐步升值。相對其他投資,房產在一定時期內是抵禦通脹的有效投資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