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已經這麼詭異,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伴隨著恐懼、死亡。兵馬俑僅僅隻是秦始皇陵的陪葬陵墓,那麼秦始皇陵會有多詭異神秘?兩千年以來,還未真正有人探知到秦始皇陵墓的秘密,是因為恐懼而無法敢去探尋嗎?絕對不是這樣,可以想象千年以來,無數的盜墓高手前去過,在巨大的利益或者挑戰麵前,大部分人無法控製住躁動的心。
有許多史料記載,證明了這點,西楚霸王入關即盜掘秦始皇陵,隻是無功而返,一怒之下將皇陵地麵建築焚燒。東漢末年赤眉起義軍、魏晉後趙時期統治者石勒和石季龍、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軍等都盜掘過,隻是都無功而返,沒有人能進入地宮中。一直到現在,還沒有流傳出關於秦始皇陵地宮的確切消息,現在所流傳的基本都是臆想的故事,隻有從大的盜墓人或者考古人那裏流傳出來的東西,才有一定的可信度,因為隻有他們才有可能親身接觸過。但是有一種例外,就是正史記載,就算有虛假成份,但不會是全部是假,尤其看記錄的人是誰,更能肯定這份正史記載的真實程度有多高。
關於秦始皇陵地宮的記載,最著名的莫過於司馬遷的史記,以司馬遷的為人和對曆史的嚴謹態度,他所記載的東西,可信度最高。神秘莫測的秦陵地宮在司馬遷筆下僅留下極為簡略的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大致意思是說秦始皇陵地宮,往地下開挖,一直挖穿了含水層、潛水層、承壓水層,按秦嶺一帶的地質條件來看,地宮至少在地下千米以下,由於穿三泉概念很模糊,具體有多深,無法準備判斷。關於地宮的深度,在史書《漢舊儀》中,則言“已深已極”,說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但是同樣是個模糊的概念,至深至極的地宮究竟有多深呢?到底有多深,沒人知道,隻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遠遠超出了一般陵墓,否則秦始皇下葬之後,回填地宮怎會會需要整整一年的時間。
在地宮挖到至深至極之後,便用銅汁澆築底部,作為基礎地基平台。秦始皇陵地宮的大小,一直是個極具爭議的話題,具體有多大,迄今還沒有準確結論。僅陵墓在地麵上就占地56平方公裏,那麼更大的地宮會是多大?用銅汁澆築底部,需要多少銅汁隻怕無以數計,這麼多銅汁從哪裏來?都說秦統一六國之後,將天下的兵器,甚至生活必須的銅器等收歸國有,鑄成了十二金人。整個天下的兵器,居然隻能鑄成十二個金人,那麼這金人得多大?為什麼從來沒有見到過?恐怕收集來的銅器,是用作地宮築基了,這樣大量銅汁的來源,也就有了最合理的出處。
隨著地宮基礎的完成,開始修建龐大的地宮,參照的就是都城鹹陽城,甚至比鹹陽城更加龐大壯觀,裏麵很多宮殿都是追隨神話中才存在的東西。秦王政號稱始皇,認為自己是從古至今的第一人,那麼擁有的宮殿自然也是天下第一,即使比起虛無縹緲的仙界,也要不遑多讓。同時,作為千古一帝,自然需要擁有文武百官,擁有天下臣民,於是又在地宮中修建了百官住宅,以及大量民宅。這地宮的工程,傾盡全國之力,耗時近四十年,才匆匆完結,從時間的長度來看,也從側麵反應出工程的浩大。
地宮宮殿每完成一部分,就有大量奇珍異寶被運送進去,這些珍寶是統一六國後,從各國收集而來,可以說當時天下最珍貴的東西,都在地宮之中。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金雁,《三輔故事》記載,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隻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最後消失的無影無蹤。鬥轉星移過了幾百年,到三國時期(寶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張善,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隻金雁,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但此時金雁已經不能飛。
或許是金雁飛了幾百年,失去了特殊的力量,才會重新墜落人間。金雁真的能飛嗎?拒史料記載,春秋時期,著名工匠魯班已經能製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飛翔,秦朝距離春秋時期不過百餘年,加之金雁的出處是個謎,極有可能是從那個時代流傳下來的,所以能飛的可能性很大。從古至今有許多神奇的人造東西消失在曆史長河裏,比如木鳥,比如木牛流馬等等,或許在地宮中,還有這些神奇的東西,如果能破解,是不是能讓失傳的技術和曆史,再次展現在世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