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企業戰略投資者的獲益
企業戰略投資指的是非專業從事風險投資的企業所作的風險投資,這種投資載體努力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使其投資項目能適合母公司的技術或市場戰略,或者能夠使其建立起協作關係或節約成本。企業戰略資本主要來自與目標企業相關的上下遊企業和關聯企業,與風險投資者進入企業的目的不同,風險投資者進入企業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風險投資者在進入企業之後會尋求退出企業,以保證回籠資金進行下一次的投資。而企業戰略投資主要是為了參股中小企業,與企業建立協作關係,其最終目標是在將來進行並購。
14.3.1順利進行企業的人才資源整合
企業戰略投資者如果進行企業並購,並購活動的成功與否,能否產生並購的協同效應其關鍵在於能否順利進行企業的人才資源整合。人才的競爭在現代企業的競爭中占據主要的地位,人才是企業的重要資源。並購企業如果人才資源整合不順利,往往會導致被並購企業的人才流失現象。
這主要是因為職工擔心新環境下的適應性問題,以向外流動來躲避因兩種企業製度在整合時產生摩擦而引起的衝突。企業控製權轉移後部分員工可能會產生消極的或不正常的心理預期,而管理者則擔心收購後公司的補償會減少、權利會喪失等。如果對這些問題處理不當,這些憂慮與擔心必然會引起人才大量流失。而人才資源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企業並購戰略的失敗。
在“橋隧”模式下,企業戰略投資者並不是一開始就進入目標企業。在正式對目標企業進行投資之前,企業戰略投資者隻是對企業進行承諾,表明其進入風險企業的意向。在這段時間內,戰略投資者還可以對目標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進行長時間調查,對目標企業曆史文化進行評估,仔細分析目標企業的文化與本企業文化是否存在衝突,才做出是否進行並購的決定。此外在這段時間內還可以了解被並購公司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能力、管理風格等等,以利於對並購後公司的人員安排。所以在“橋隧”模式下,在作出投資之前企業戰略投資者對目標企業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將來進行合並,戰略投資者能夠留住目標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等關鍵人才。此外,由於“橋隧”模式的特點,企業戰略投資者是在企業出現財務危機麵臨破產的時候進入企業的,所以比較容易為目標企業所接受,這不同於強行收購,不會受到目標企業的抵觸,從而在“橋隧”模式下企業戰略投資者更容易進行目標企業的人才資源整合。
14.3.2選擇合理的並購方式
近年來,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並購行為不斷,一個個超大型企業不斷誕生,許多企業通過並購獲得了快速的成長機會。戰略投資者出於各種考慮也往往注重企業並購方式的選擇。可供企業選擇的並購方式有:橫向並購、縱向並購和混合並購。橫向並購是指生產相同或類似產品的企業間的並購。橫向並購主要是關聯企業之間進行的。縱向並購是指生產或經營同一產品不同階段企業間的並購,或者說是在生產工藝或經銷上有前後關聯關係、買賣關係的企業間的並購行為。縱向並購主要是上下遊企業進行的。混合並購是指生產技術和工藝上沒有直接的關聯關係,產品也不完全相同的企業間的並購行為。
企業戰略投資者具體選擇那種並購方式,也就影響到他將要進行的投資。如果企業戰略投資者希望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增強企業對市場的控製力則會進行橫向並購,那麼可供選擇的就是那些與母公司競爭的企業。橫向並購有利於增加企業的生產能力,免除企業建造新廠房所需的時間成本;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增強並購企業的壟斷勢力。而如果投資者希望控製限製母公司發展的瓶頸企業,如生產原材料或者關鍵產品的企業,那麼企業會進行縱向收購,可供選擇的企業就是那些上下遊企業。通過縱向並購,企業戰略投資者能打通原材料供應和加工以及產品銷售環節,便於協作化生產,降低交易費用,降低投入成本,縮短投入產出時間。如果母公司希望進行多元化經營,則企業戰略投資者將進行混合收購,那麼有許多的企業可供選擇。混合並購可以幫助企業戰略投資者開拓產業領域,分散企業經營風險;充分利用企業的各種資源,如企業通過並購共同使用原有的銷售渠道,或者獲得新的銷售網絡等;取得無形資產的協同效應;實現企業戰略轉移等。
在“橋隧”模式下,在企業戰略投資者對三類不同的企業承諾之後,在實際進行投資之前,投資者有充分的時間考察目標企業,投資者可對不同的目標企業進行評估分析,從中選擇最符合企業發展的並購方式和被並購企業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