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和尚道衍(下)(1 / 2)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這是《金剛經》中的一句話,許多人認為這句話便是整篇經文中所述之無上智慧。李柏並沒有真的體悟這句話所代表的意思,隻是不知怎地,道衍一問,他的腦海中便下意識蹦出了這麼一句。

不料道衍卻是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輕聲歎道:“你可聽懂了?”

李柏點頭道:“聽懂了。”

道衍輕聲道:“耳朵懂不代表心懂,你有慧根,隻是誌不在此罷了。”

李柏心說:“笑話,誰會立誌要做和尚。”口中卻道:“弟子無能,讓師祖失望了。”

道衍嗬嗬一笑道:“你很無恥,也很虛偽。”

李柏老臉一紅,訕訕傻笑。誰知道衍話音一轉,卻接著道:“這樣很好。”

李柏今天就像個好奇寶寶一樣又傻兮兮的問:“為什麼?”

“因為這是成功者所必備的因素。”

李柏有心跟眼前這個說話莫名其妙的老和尚較較勁,便問道:“難道悟道成佛也要必備無恥和虛偽?”

道衍眼皮都不抬一下,淡淡說道:“誰說悟道成佛是成功者?”

“天下那麼多的和尚道士,悟道成佛還不算成功,那他們還費什麼勁?”

“出家之人無所求。”

“您這是在自我安慰麼?”

“不,除佛之外,人人都是這般所思所想。”

道衍和尚似乎擁有一股天然的魅力,總是能夠很簡單的將李柏嬉戲的心思化為凝重。

李柏琢磨半晌,總覺得道衍這句話可以理解成截然相反的兩種意思,實在是想不明白,隻好問道:“弟子不懂。”

道衍說:“你不用懂。我來問你,你可有理想?”

“有。”

“什麼?”

“做個富貴閑人。”

道衍嗬嗬一笑,問:“何等富貴,何樣閑人?”

李柏答:“物欲可填,無事務纏身。”

道衍伸出幹柴一般的手指點著他笑道:“小滑頭,你的說法往小了想,做個地主就可以,;往大了說,就是讓你當上皇帝也不夠。”

李柏撓撓頭,苦著臉說道:“師祖明鑒,弟子真是這般想的。”

道衍說道:“莫要告訴我,你是打算賺夠了錢,然後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去隱居。”

李柏猛的一拍巴掌,道:“師祖英明,這正是吾之所願。”

誰料道衍的臉色忽然嚴肅起來,他搖頭歎息一聲:“說來簡單,天下之大,你又能躲到何處?你這一生,想要富貴,觸手可及,但若要遠離,卻是難比登天啊!”

李柏心中一震,因為道衍話中的一個“躲”字,就像是猛然丟過來了一座大山壓在了他的心頭。不是“去”,不是“退”,而是“躲”,這裏麵有什麼深意?

他想要開口詢問,卻發現道衍已經緩緩閉上了眼睛,呼吸勻稱,仿佛睡著了一般。

李柏不敢隨意出聲打擾,耐心等待著。不知多了多久,當火紅的陽光從道衍的臉上移開,隻在窗欞上還留有一絲餘韻時,道衍忽然開口道:“你可知這半山寺的由來?”

李柏搖頭。

道衍接著說道:“這裏本是北宋王安石辭去宰相職務之後的隱居之地,後來他身患重病,宋神宗念及當年君臣之宜,遣禦醫前來為他醫治。他病愈後,感念聖恩,便上書在此建寺,直至終老於此。”

李柏當然不會認為道衍在這會兒有心情為他講述寺廟的由來,他想著道衍與王安石的身份,思索著兩者的重病,琢磨著外麵的鄭和跟那個禦醫,一時間心頭如遭雷震,呆呆的看著道衍,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王安石是北宋神宗年間的一代名相,宋神宗也是位頗有抱負的皇帝,君臣合力推行變法富國強兵,隻可惜因為操之過急而敗在守舊勢力的反對之下,迫於壓力,王安石辭官歸鄉,鬱鬱而終,宋神宗也於元豐八年滅夏戰爭失敗之後飲恨而死。

李柏相信道衍與朱棣之間的情誼絕對不會比宋神宗與王安石之間差,但若要以此讓他將道衍和王安石對等,他還是覺得十分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