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永不停止地學習(2)(2 / 3)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合理利用時間的方法,關鍵的是銷售員要明白時間是多麼的寶貴,以及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性,才能讓銷售員將時間意識體現到實際行動中來。

用知識品牌包裝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在直接或間接地和知識打交道,換句話說,我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知識。你要外出旅行需要了解城市交通、地理、天氣等知識;你要購置一件家電產品,需要了解它的性能、使用和保養的知識;你想要身體健康,需要了解強身健體知識……

有史以來,人類的經濟活動總是離不開知識,人類積累歸納知識,形成了檢驗真理的科學體係。科學研究中有兩個產物,知識和技術,如今都已經對人類的發展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科學發現到技術發明,在20世紀以前大約需要30年,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大約需要10年,到20世紀下半葉縮短為5年左右,這樣就使得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可以在同一個人手中完成,大大加快了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從而實現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一體化。因此,許多科學家就產生了“下海經商”的念頭:北大方正的總裁王選教授在我國科技界就率先做出了榜樣,他被譽為“中國最會賺錢的科學家”。

隨著世界的巨大變化,知識也在變化,人們對知識的作用和地位的認識,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首先體現在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關於知識的新概念。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提出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知識的新概念是:知道是什麼、知道為什麼、知道如何做、知道誰來做、知道何時做、知道在何處、知道做到哪。

隨著知識的深入人心,其地位和作用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說明了知識對以往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可是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使知識不僅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力量,而且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關鍵,以至於引起世界名人的關注和評論。日本前首相小淵惠三說:“知識就是日本的靈魂。”美國富豪格蘭姆說:“未來經濟的發展是知識的發展與較量。”著名管理大師彼德卡·德魯克說:“知識是什麼?知識就是我們最首要的財富。”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則說:“我們已經到了頭腦強國的時候了。”他特別指出:“我們必須走知識經濟的道路,否則,我們經濟地位的恢複將無法取得成功。”

透過“知識觀”的巨大變革,我們可以看到知識正在把人類社會帶向繼勞力經濟、資源經濟之後的知識經濟時代。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更應該努力學習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力爭在有生之年掌握更多的知識,積極努力地打造知識的個人品牌。

知識的不斷膨脹和日益更新,使得人們在學校教育階段隻能獲得人生所需知識的10%,其餘的90%要在後來的工作與生活中,根據實際所需自行獲取。古人說“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極有哲理的。愛因斯坦在上大學時,對數學課有時持敷衍了事的態度,但是當他後來研究廣義相對論時,才發現自己對非歐幾何知識不足,於是苦下功夫學了7年數學知識,調整了原有的知識結構,才取得攻克廣義相對論的輝煌成就。

知識的積累和知識結構的完善,應該是貫穿於個人事業始終的,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也是同樣的道理。在事業策劃的資源準備階段,應該根據具體的個人事業目標和實際情況努力積累更多的知識,建立更完善的知識結構,為今後的個人事業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如果你有了豐富的知識,就會讓眾人另眼相看。在現代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任何東西都是不可靠的,不長久的,惟有知識才能經久不衰,讓自己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

尋找一切機會給自己“充電”

除了向客戶學習,你還必須特別留心觀察別的銷售員的銷售方法和在銷售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技巧。

應該知道,不管你多麼精明能幹,在商場上,隨時都會有人準備取而代之,這些人也許比你更加精明,更加鬥誌昂揚,在銷售上也可能比你更有法子。因此你必須加以注意,細心觀察,從他們那裏學習到你這裏沒有的技巧、方法、方式,從他們那裏得到重要的啟發,改進你自己的工作。

“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切不可自以為是,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那你可就要吃大虧了。你要知道,這些人無時無刻不在處心積慮地突破你過去的銷售成績,超越你的地位。這一事實,你必須牢記在心,不斷鞭策自己虛心學習,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