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公共關係——整合人際,鑄造和諧(1)(2 / 3)

而處理與下屬的關係的時候,我想古代對聖人留給我們的話還是有用的。

古人雲:“敬人者,人恒敬之。”我想我們都明白這句話是怎樣的意思,要得到下屬的支持和擁護,樹立自己的領導權威的話,就應該與員工以禮相待,而不是讓員工處於被動地位,讓他們感到你時刻壓迫他們;對於員工做出的成績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而對於下屬所犯的錯誤要給予糾正而不是一味的埋怨下屬;當然要讓下屬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鼓勵他們提出不同的觀點有自己的想法;不過,這一切都要以平等和公平為前提。

再者,作為領導者還要了解下屬的個人特點,每個人擅長什麼,短處有那些都要做一個了解,這樣才能與不同的員工處理好關係,給不同特點的員工一個施展才能的舞台,也要對不同特點的員工進行有所區別的鼓勵和幫助。

最後一點是處理“對上對下”關係中都要十分注意的,要與領導和下屬的關係保持一個適當的親密度,一個適當的距離才不會讓同事和其他下屬產生不同的想法,也不會對你產生不好的影響和評價,如果企業內的員工認為你與某某員工出現辦公室戀情,對你而言則是最不利的事情。

領導者隻有意識到要理清“對上對下”關係的重要性,才能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決斷理清自己與上司和下屬的關係;這也是一位中、高層領導人員在發揮自己領導力的時候必須要做的。

Part 2 正確處理與“上帝”之間的關係

再大的企業如果失去了客戶,再好的產品也不會有市場;而企業領導者如果處理不好與客戶的關係,企業必然會走上下坡路。

領導者不隻是在企業裏與員工和領導打交道,而且還要處理好與客戶之間的關係,處理好與客戶之間的關係,鑄造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和諧,才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經典案例:

一個主營電子產品的企業,因為內置的軟盤控製器產生了質量問題,所以導致了很多用戶無法正常使用或者是損壞。

這一問題的普遍性是在一個網友的連名上訴下得以公視的。於是,在網絡上,所有存在同類問題的網民都紛紛回應,互相控訴著這一產品的“罪行”。

一天,一個網友在網上說他聚集了幾個同用此型號產品的客戶把這一企業告上了法庭,結果這一企業為了挽回形式,不得不在經濟賠償的基礎上,鄭重地道歉。

得知有人因為上訴而得到賠償後,其他一部分顧客也表示要求讓該企業全全賠償,並且要在媒體上向所有購買該產品的顧客道歉。然而,這次卻沒有得到所期望的補償:

這一企業以一切理由拒絕賠償,最終表示如果可以出據相關的購買證明便可以得到維修,退或換都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說經濟賠償。

最終,該企業麵對著顧客投訴代表表示同意道歉,這一退步讓顧客心中有了些寬慰,於是作罷。

然而,到了第二天,卻遲遲不見動靜。再找其質問,則企業公關部的負責人說:“我們已經在XX報紙上刊登了……”

原來,這隻是一個地方的發行量十分有限的報紙,而且該企業所刊登的信息僅僅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很難被看到。對此,公關部的負責人表示:你們也得考慮到我們的企業形象,如果過多的傷害到我們的形象,那麼我們的企業還做不做啦!

對此,顧客們已經平息的怒火再次燃燒起來:形象是要給誰看的?給消費者,消費者就站在你的麵前,你怕傷害,你卻在傷害消費者,你們口中的上帝。

於是,第二天,網絡上把這一話題炒得越來越熱,並且聯起手來抵製這個企業的產品,號召所有人不要買這個“不把消費者放在眼裏”的企業。

其實,質量問題是企業中時常會碰到的問題,尤其像案例中所提到的“已經上過法庭的質量問題”就更要引起重視。

然而,該企業不但沒有引起重視,還做出了一個十分錯誤的決策。

當顧客對企業表現出寬容時,如果企業可以勇敢地站出來向公眾認錯,那麼這樣誠懇的態度不但不會受到消費者的唾棄,相反地,還會贏得一絲尊重。

商家企業為什麼把消費者比作上帝?原因就是因為消費者是企業發展之根本,是產品的主要承載力與接收源,沒有了消費者,那麼企業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能夠做出“傷害消費者”這樣錯誤的決策,或者說能夠容忍這樣錯誤的決策持續執行的領導者,他不是在帶領企業走向輝煌,而是在帶領企業走向滅亡。

與“上帝”鬧僵,就是自尋死亡!

這句話說的一點也沒有錯,“與‘上帝’鬧僵,就是自尋死亡”,一個企業如果不懂得處理與客戶的關係就等於不知道怎麼生存;不將“上帝”放在眼裏,那麼企業家還做什麼企業,還想賺到什麼錢?難道不是這樣嗎?沒有“上帝”還怎麼獲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