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希望工程的確足夠重視,也有不少師資力量很強,教學樓也是設施齊全的希望小學,但那些多是在一些山民集中的地區,生源較多,像黃山村這種小山村,根本就沒有一所像樣的學校,這也是客觀因素造成的,你生源少,總不能也和生源多的地方一樣投入吧。
吳玥希望的是,即便是這種小山村,不管教學設備如何,師資力量能跟上城裏的教學進度就行,好歹能讓孩子們學完小學的課程,然後參加小升初的考試能有機會過關,繼續就讀,真的可以靠讀書來改變命運。這就需要專業的老師前來教學,而且要與城裏的學校開設同樣的課程,可是,真正有經驗的教師又有幾個願意來山區呢?即便政府有硬性的指標,也是派到那些大一點的希望小學,黃山村這樣的,八百年後也排不到。
這就需要提升老師的待遇了,如果城裏學校的老師們到黃山村這樣的小學來教書,收入與原先相差無幾,支教兩年,回去後又有提升加薪的機會,還是有很多教師願意來的。即使沒有政府的硬性指標,也不衝著升職加薪這一條來,身為教師所養成的師德也會讓很多老師甘願奉獻的。可是,前提是必須保證老師們的收入千萬別與之前相差太多,師德也敵不過現實生活帶來的壓力。
吳玥當年支教兩年,月薪為750,另外兩名則一分錢沒有,隻有一些生活補助,每月300。而這些錢吳玥和兩名誌願者大部分都用來回城的時候買書,買文具,再帶回到山裏送給孩子們。等吳玥從山區支教回到原先的幼兒園之後,心裏怎麼都不是滋味,看著幼兒園裏的孩子一個個衣著亮麗,上學放學車接車送,吳玥就想到山區的那些孩子,那些孩子們,有的長到十幾歲,連一件新衣服都沒穿過,全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而哥哥姐姐們穿剩下的這些衣服,有很多還是城裏人捐的舊衣服。
吳玥越看越不是滋味,晚上睡覺時總是想到山區的那些孩子,所以,她毅然放棄了來年帶班的機會(幼兒園裏帶班這就相當於小學裏的班主任老師),辭職不幹了,她受不了每天看著城裏與山區這些孩子們強烈的對比,圖一個心安。
於是吳玥四處找工作,按說幼兒師範的文憑還是挺好找工作的,可是吳玥首先不考慮再去別的幼兒園,那樣何苦辭職呢?其次吳玥也不想找那些沒有任何挑戰性的工作,例如辦公室文員之類的,每天就是打打字,發發文件什麼的,這樣一沒挑戰,二薪水也不會高,三,吳玥知道自己長得還算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型的,做辦公室文員受到男上司騷擾的機會比較大,所以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就在吳玥找工作期間,經人介紹認識了張海濤,兩人感情發展迅速,很快就如膠似膝了,張海濤那時候也是剛剛起步的階段,拿下某品牌IT產品的終端經銷不久,有一次就開玩笑對吳玥說:“玥玥,要不你就找一家廣告公司幹得了,說不定今後還能為我的小店打打廣告呢,資源利用嘛。”
就這麼著,吳玥看報紙上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廣告公司的招聘信息了,應聘了幾家,都是很成熟的廣告公司,人家都是要有經驗的,吳玥碰了幾次壁,差點喪失了再去應聘廣告公司的信心,在去王妮這家廣告公司應聘之前就對張海濤說:“如果這次再不成,我就再也不去廣告公司應聘了。”張海濤當時也是一時興起這麼一說,當然順著吳玥的話說:“好好好,這次要是再聘不上,你以後也別再應聘了,我養你一輩子!”兩人當時是躺在床上說這話的,說完後自然又是一番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