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召開前,各單位以張貼標語、點播歌曲、燃放煙花、插彩旗等方式表示祝賀。

(第五節)休閑

一、室內休閑

室內休閑的形式多樣。常見的有進茶館喝茶,邀幾個朋友,泡幾杯清茶,一邊品茶,一邊閑聊,上下五千年,東西南北中,盡在閑談中。上茶樓玩棋牌,大多玩撲克牌、打麻將,老年人喜愛玩紙牌,下象棋的較少,下圍棋的更少。進歌舞廳唱歌跳舞,多數為中青年人,一般唱流行歌曲。進網吧聊天打遊戲,進洗腳房浴足。文化沙龍說文藝,一些文學愛好者,邀請情趣相同的人,坐在客廳裏,對一些文藝作品評頭論足,暢談個人見解,也談個人創作體會、經驗等,大多在周末。也有消費者進保健城保健,進按摩房享受按摩等。

1990—2005年,茶樓時興“抓雞”、“鬥地主”、打麻將,有的涉嫌賭博和色情服務。民間藝人進茶館說書、演唱曲藝逐漸消失,川劇演員到茶館坐台清唱也基本消失了。

二、室外休閑

每日清晨,上千名嶽陽鎮居民到紫竹公園散步或小跑,有的帶著寵物,人在前麵跑,小狗在身後撒歡。一些中老年人,肩挑鳥籠,顫悠顫悠地往園中林地走,到樹下,掛好鳥籠,坐在樹下看鳥兒歡騰撲挪,聽鳥兒啼叫。林蔭道旁、樹林間,有的跳舞、有的做健身操,有的練劍,有的打太極拳。縣城各個廣場上,專門有人組織學習跳舞、打拳、打腰鼓、擊劍,多為中老年人。周末,成雙戀人,或合家老小,或呼朋引伴到千佛寨森林公園或圓覺洞遊玩。釣魚愛好者約請三五幾個或步行或乘車到溪河、水庫、塘堰垂釣。老年女性(有少數老年男性)手持香燭成群結隊趕廟會,各宗教活動場所,香煙繚繞,念佛聲聲。晚上,各廣場聚集人群跳舞,人影晃動,彩燈閃爍。

縣城不少退休老人,白天坐在休閑廣場回廊椅子上,談天說地,縱論古今,自在快活。

(第六節)衣食住行

一、服飾

1986—2005年,安嶽縣人的衣著服飾演變迅速,各式新潮服裝,各種流行色彩爭奇鬥豔,棉、麻、絲、毛、化纖混紡的衣料,應有盡有。城鎮男子一般著西裝,打領帶,穿皮鞋。有的穿夾克衫、休閑服,少量的人穿中山服、對襟便裝,有的中老年人秋冬季戴禮帽。商人、企業主多戴黃金、鉑金戒指、項鏈,公務人員一般不戴這類飾品。女性著裝一般款式新穎,色彩豔麗。儉樸性女性著裝簡樸,多穿素色服裝,淡雅純樸,不化妝,不戴首飾。新潮女性美容化妝,戴耳環,項鏈,戒指,手錫等,多穿牛仔褲、超短裙、蝙蝠衫、緊身衣、T恤衫等,一·年四季多穿高跟鞋,有的中青年女性穿旗袍。運動型女性多穿運動服、運動鞋。農村男女服飾不如城鎮變化大,外出務工人員穿著款式新,一般檔次低。留守農村人員多穿務工人員帶回的服裝,或舊服裝,有的中老年人仍穿對襟棉襖、自製的布鞋。著中式長袍、包頭帕、捆腰帶穿草鞋的人已少見。

二、飲食

1986—2005年,安嶽縣城鄉居民的膳食結構和質量都有顯著改善,以大米為主食。城鎮居民中經濟條件好的多到超市購買泰國米(有媒體報道稱,市場出售的泰國米不少混雜假貨,提醒細心挑選)、東北米、華南米,一般居民吃本地生產的優質米,農村居民吃自產的大米。為追求營養合理,城裏人常吃紅苕、麵食、玉米、胡豆、豌豆、土豆等雜糧。城鎮居民的早餐大多到早餐店吃麵條、米線、稀飯、饅頭、包子、油條,午餐大多在家中吃大米幹飯,晚餐在家中吃麵條或稀飯。也有不少人進酒樓、飯館用餐。

1986—1990年,安嶽人吃的蔬菜隨季節變化而各異。1991—2005年,隨著農業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的提高,蔬菜品種增多,常吃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蘿卜、藤藤菜、西紅柿、豇豆、四季豆、南瓜、冬瓜、茄子、海椒、藕、苦瓜、黃瓜等。城鎮居民的肉食以豬肉、雞、鴨、魚、鵝、兔為主,但吃豬肉的量逐漸減少,農村居民以吃豬肉為主。城鄉居民都喜吃水果,常吃的水果有櫻桃、李子、通賢柚、梨、桃、香蕉、橘、蘋果、西瓜等。傳統菜肴有米卷、粉條、豆腐、黴豆腐、豆豉、香腸、煙熏臘肉、泡菜、鹹菜等。城鎮居民大多追求優質、新鮮、營養、衛生的食物,講究色香味倶全,打破了以川菜為主的單一化格局。一些人喜吃麻辣燙火鍋,宴席以烏龜、甲魚、鴿子、海參為高檔,酒類以國窖、茅台、五糧液為上品。農村居民的宴席以“十大碗”為主。安嶽人喜吃喝,好客人。

1986—1990年,城鄉居民普遍用熱水瓶,農村居民飲泉水、井水燒的白開水、薄荷水、金銀花茶等。城鎮居民多喜飲茶。1991—2005年,城鎮居民用熱水瓶的漸少,飲用桶裝水的漸多。外出多飲用瓶裝水。桶裝水、瓶裝水按水的來源分四大類:純淨水、礦物質水、山泉水和天然礦泉水。前兩種大多由自來水人工製造而來,屬非天然水。典型酸性水(ph值56—65);礦泉水屬天然弱堿性水。

三、居室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