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歐洲花園——荷蘭的迷人風采(2)(1 / 3)

正是每年世界各地近千萬的旅客讓荷蘭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旅遊國,也讓荷蘭這個古老的木鞋製作傳統還能繼續下去。

在沒有機械的時代,木鞋是手製的。別看木鞋不大,式樣也很簡單,但要做得左右對稱,又要合腳,並不容易。如果要在木鞋上做些花樣,那就更要下工夫了。做一雙精致的木鞋,費時一星期是常事。今天用機械生產,一分鍾內就可做三雙,可見機械的威力。一個好的製鞋匠實際上就是一位雕刻家。例如,在荷蘭曆史上據說有一對叫做威茨耶思的兄弟,他們的製鞋手藝十分高超,無論顧客是什麼樣的腳型,威氏兄弟的鞋總會做得非常合腳。兄弟倆一般先用各式各樣的工具或機械進行初加工,最後用手工來完成鞋子的製作。

現在看來木鞋不過是一種工藝品,而實際上,它對於荷蘭人來說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至少在曆史上是這樣的。

因荷蘭土地太潮濕,木鞋最能防潮,而且經久不爛,因而成為了荷蘭人的最愛。

木鞋取材於荷蘭特有的一種堅硬且無花紋的楊樹。由於容易清洗,原料便宜,且到處都有,加工起來也不是很困難,所以荷蘭人幾乎都會製作木鞋。木鞋也是最安全的勞動防護靴,因為它可以有效地保護腳趾。木鞋在荷蘭已有幾百年的曆史。荷蘭農民用木頭自製一種狀如船形的鞋,在鞋內填進稻草之類,既可禦寒防凍,又舒適耐穿,於是,木鞋一代代流傳下來。直到今天,許多荷蘭農民和漁民仍有穿木鞋的習慣。

木鞋是荷蘭的“國粹”,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藝品,是民族風俗文化的縮影。這些年來,木鞋為荷蘭創彙已逾億萬美金,業已成為饋贈各國元首、政要的珍品。

目前荷蘭還有二十來家木鞋廠,年產量大約在450萬雙;其中1/3是用來實際穿著的,另外的2/3則是作為紀念品出售的。木鞋成為紀念品大約始於20世紀的60年代,而且是在荷蘭以外生產的。後來,隨著製鞋工藝自動化的提高,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最終荷蘭人自己也開始製作工藝品木鞋了。在荷蘭,嬰兒出生後,父母要為小寶寶準備一雙小木鞋,以表示作為荷蘭人一生都要與木鞋為伴。荷蘭男青年談戀愛時,要設法悄悄量好女友的腳形與尺寸,親手送她一雙木鞋,刻上女友的姓名。結婚時,丈夫把木鞋作為愛情的信物送給妻子,並親手為她穿上。木鞋還是荷蘭人日常生活中饋贈親朋好友的禮物,如果有人送你一雙你剛好能穿的木鞋,那就意味著你是他最尊貴的朋友。

木鞋製作的好壞事關重大,需要好好下工夫。因為它的製作不易,荷蘭人在做小學生時,就由老師指導製作了,日後漸漸長大積下的經驗更多,也許就能製作出更好的木鞋。

在荷蘭,有世界著名的木鞋博物館,那裏有世界上最豐富、最精美的各類木鞋,大者如同一艘能乘幾十人的木船,小的在一個火柴盒裏能放置12雙。所謂“木鞋”,也早已超出了木頭的範圍,僅從材料上分就有黃金、白銀、青銅、鑽石、水晶、玉石、瑪瑙、塑料、橡膠、玻璃、石頭等幾十種之多。從用途上分又有旅遊鞋、冰鞋、旱冰鞋、釘子鞋、高蹺鞋和登山鞋等。那些由各種材料製成,由世界各國元首和王室成員在近百年來贈送給荷蘭的“木鞋”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第二節 美麗的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首都,也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阿姆斯特丹既是一座現代化的大港口,也是當之無愧的歐洲文化藝術名城,正以其無盡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觀光……

1.“北方的威尼斯”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奇特的城市。全市共有160多條大小水道,由1000餘座橋梁相連。漫遊城中,橋梁交錯,河渠縱橫。從空中鳥瞰,波光如緞,狀似蛛網。市內地勢低於海平麵1-5米,被稱為“北方威尼斯”。由於地少人多,河麵上泊有近2萬家“船屋”。過去,城市的建築幾乎均以塗了黑柏油的木樁打基,以防沉陷。王宮的地基使用了13659根木樁。

“丹”在荷蘭語中是水壩的意思。是荷蘭人築起的水壩使700年前的一個漁村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國際大都市。16世紀末,阿姆斯特丹已成為重要的港口和貿易都市,並曾於17世紀一度成為世界金融、貿易、文化中心。1806年,荷蘭將首都遷到阿姆斯特丹,但王室、議會、首相府、中央各部和外交使團仍留在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