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公司人的素質(4)(2 / 3)

我們能夠按照自己的個性去選擇合適的工作,當然是最好的,但是,不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似乎更普遍。所以,對公司交給自己的工作,如何去接受,如何去麵對和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如果認為這是公司交給你的工作,隻好做了,沒什麼興趣或意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算了,也有人直接向公司表明,自己不適合做這項工作,希望公司能為他換工作。這種態度對工作及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

對公司交代的工作,應該去消化它,使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然後以莫大的熱情去處理,再從中感受出意義和價值,用這種精神去從事公司所賦予的工作,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真正的幸福就是能主動培養工作興趣而愉快地工作。為此經常想想初進公司接手工作時的那份喜悅,就會消除對工作的倦怠感,讓生活充滿樂趣。

努力——不要自我陶醉

1939—1940年之間,是日本全國鋼鐵生產量最多的時候。當時的年產量有600萬噸,全國人均消費量約占世界的第18位。

戰敗之後,日本鋼鐵產業變得一無所有,經過10年艱苦的複興建設,1964年又達到年產1 000萬噸的成績,比戰前還多,令人驚歎不已。

但是,盡管產量增加了,國民人均的消費卻降到世界第23位,比戰前要低好幾位。

為什麼產量比戰前增多,名次卻下降了呢?原來在這10年間,世界各國都大力發展經濟,而且他們的產量和效率還遠遠高於我們,所以生產出了比我們更多的鋼鐵。

可見,從本國立場來看,成果很令人滿意,但是縱觀全世界,則無法驕傲和滿足。

因此,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一定要不斷反省自己,參考別人,以謙虛的心和寬廣的視野明確努力的方向,才會有真正的發展。

毅力——不向命運低頭

有一句日本俗語說:“在石頭上坐3年,萬事都能成。”也就是說不管石頭是如何冷,一個人在上麵連續坐上3年的話,再冷的石頭也會暖和起來,這其實是在強調人的毅力的重要性。倘若一個職員能以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來從事於工作的話,會有很好的表現。

現在的年輕人,有些隻工作了兩三個月,就開始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他們說這種工作不適合自己,於是又去找新的工作。當然,現代的分工愈加精細,出現了許多新的工作,去尋找一種和自己合得來的工作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不管工作性質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判斷它是否適合自己未免過於簡單了。

很多人都說,當初幹起來毫無意思的工作,在連續幹了3年後,漸漸地就成為自己最感興趣的工作,而且越深入覺得越有意義。我們一般的人都不太明白該如何開發自己的適應性,工作往往是越做越感興趣,這種工作的情形正如“在石頭上坐3年”的感覺,要連續做3年才能有所體會。

鬆下不否定以前和現在的工作性質確實有許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本質上是沒有什麼變化的。他認為,一個人一旦決心要去做某項工作的話,或是有緣從事某項工作的話,一定要安定下來,好好地幹3年才行。這樣做的話必定對你有所幫助。因為到後來你發現工作不適合於你時,有個持續工作3年的經曆,也絕不是浪費的事。3年的工作經驗,對你尋找新的工作有絕對的益處。

每個人在開始工作時,都會有“這份工作是否適合我”的疑問,如果你有這種疑問,最好想一想“在石頭上坐3年”這句話,先安定下來,努力地工作一段時間,以便在工作中得到樂趣。

獻身——不斷鍛煉

“力有不逮”是無可避免的,但是,確信自己是盡了最大的努力,才會得到安慰,獲取喜悅。

這種心情不是任何東西可以替代的,那些以為金錢可以取而代之的人,並未能真正了解工作的意義,更不用說去體味工作的樂趣了,而不能領略工作樂趣的人,可以說是最不幸的人。

成功與失敗雖然重要,但是,竭盡全力而為的心情,應該是比成敗更為重要的。

今天能夠拚命工作,盡自己的職能的人恐怕不多了,因為有不少人會說:“要拚命工作,太不劃算了。”但是,鬆下認為一個人拚命工作,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喜悅,而且,不管是哪一種工作,如果不拚命,不全力以赴的話都是很難成功的。

一個人拚命工作,以非常認真的態度做自己的事情,不但精神不會耗損,反而會使身心充滿活力,更能體會工作的樂趣。

熱忱——人貴在熱忱

不論才能、知識多麼豐富,一個缺乏熱忱的人就如同畫在牆上的餅,沒有絲毫功用。反之,盡管才能、知識不是最優秀,卻肯拚命工作並有強烈的熱忱,那麼,從他身上會不斷產生成果,即使他自己能力不及,別人也會為他的精神感動而跑來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