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創業去(4)(2 / 3)

而大多數人,總是有一堆念頭在糾纏。是創業呢,還是繼續在這個公司幹下去,還是跳個槽呢?天天隻是在那兒想。為什麼幹不成事?想多了,幹少了嘛。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這也是一個創業市場上特別著名的故事。講的是Facebook的創始人紮克伯格,他創業的時候隻是哈佛大學的一個普通學生。其實Facebook的整套架構性的設想,根本就不是他的原創。原創者另有其人,是文克萊沃斯兄弟,這兄弟倆家境不錯,從小就是富二代。他們有一次見到紮克伯格,就跟他講了整套想法。紮克伯格說:“太精彩了,我們一起幹吧?”兄弟倆說:“我們想想。”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但是回到宿舍之後,紮克伯格就開始動手,寫代碼,請教高人,見投資者。

等他已經熱火朝天幹起來的時候,文克萊沃斯兄弟在幹嗎呢?他們在泡酒吧,在喝酒,在準備自己的皮劃艇賽,等等。等他們知道一個叫Facebook的東西已經崛起,才慌張失色地跑上門去要錢,於是就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

雖然最後雙方和解了,紮克伯格賠了他們幾千萬美元,但是這點錢跟紮克伯格的成就相比,又算什麼呢?

所以,創業者不見得在智力或者說思考能力上異乎常人,他們真正領先的是行動能力。有這麼一個說法,全世界同時想到同一個創意的人,可能就有幾千人,但是最後誰摘到了果子?是那些最先行動的人。

再回到這本書的主人公菲爾德身上,他有一次在說服英國人的時候,英國人就問他:“你這個電纜如果修到半途斷了怎麼辦?”你看菲爾德怎麼說的?他說:“那就再建一條嘍。”他始終是用行動而不是用道理去跟人交流。這樣的人,就是邁向成功的人。

什麼是創業者式的吹牛

菲爾德還有另外一個特質,這也是普遍存在於企業家和創業者身上的,那就是說服別人的能力,獲取幫助的能力。

今天的社會中流傳著一種言論,就是討厭吹牛的人。可是我們要知道,一個啥都沒有的屌絲創業者,除了去忽悠夢想、忽悠情懷,還能拿什麼去聚合人力、聚合那些幫助,尤其是免費的幫助呢?所以,吹牛其實是創業者最重要的一個素質,我們得重新看待“吹牛”這個詞。

給大家再舉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飛機是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的。萊特兄弟是鄉下人,沒讀過大學,整個團隊都在俄亥俄州的鄉下,沒幾個有文化的。

當時,距離發明飛機最近的一個人叫蘭利,他在哈佛大學工作過,算是高級知識分子,美國國防部還撥給他五萬美元的研發經費,那個時候五萬美元是很大一筆錢。這個人在科技界、商界的人脈也非常廣,但是最後幹成這件事情的不是他,是遠在幾百英裏之外的俄亥俄州的萊特兄弟。

為什麼呢?萊特兄弟啥都沒有,但是他們有一條,就是見人就說:飛行是一個多麼偉大的理想,幫幫我吧,你若加入這個計劃,就會如何如何。聽起來跟騙子似的,但在1903年的那個冬天,萊特兄弟的飛機先上了天,然後永垂史冊。

所以,對於一個沒有錢的創業者來說,他吹牛的時候,你作為一個消費者當然可以罵。但是如果你也是一個創業者、一個心懷夢想的人,那請對這樣的吹牛者多一些理解吧,因為如果你不吹牛,你也幹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