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創業去(3)(1 / 3)

回到本次我們討論的主題——創業上來,有很多創業者,都是用庫克船長這個思維找到自己全新的領地的。如沈南鵬、季琦當年做如家經濟型連鎖酒店用的就是這套思維,還有這兩年剛上市的去哪兒網等,用的也是庫克式的科學思維。

創業的四個邏輯

關於創業的整個的思路,這就算梳理了一遍。想必大家已經看出,整個太平洋的發現曆史無非以下四條:第一,堅決認可並承認以及直麵自己內心對於金錢的渴望;第二,學習巴爾沃亞,不跟存量較勁,而去尋找人生的增量;第三,學習麥哲倫,沿途獲取最需要的幫助,用最低的成本去整合全新的資源,然後像兔子一樣去找尋到最近的可以吃到的草;第四,學習庫克船長,總結前人的經驗,試圖提煉出科學的規律,然後外推出去,探尋新的增量。

以上就是創業的邏輯。創業是一件非常凶險的事情,沒有任何道理能夠保證你的成功。最後,我還想介紹一下上述三個人的結局:巴爾沃亞被繼任者給殺了,因為他不靠譜;麥哲倫在菲律賓的宿務島被土著殺死,家敗人亡;庫克船長死得最慘,屍體被大卸八塊,甚至被吃掉。

所以,對創業者來說,即使他為人類曆史的進程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他生前也不一定會收獲他的光榮與夢想。

創業者的宿命就是麵對無窮無盡的不確定性,到最後也許仍然一無所得。但是,幾百年的曆史煙塵過後,我們再回頭來看這些人,不管他們當時為什麼出發,不管他們帶著什麼樣的道德水平,過程中用了什麼手段,他們都值得我們尊敬。

在曆史上,他們終於收獲了Glory——光榮和夢想。這就是創業者真正唯一確定能夠拿到手的東西。

3.瘋狂的投資

人類社會的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

我們先從一本書講起,這本書叫《21世紀資本論》。它在美國出版之後,兩個星期就賣掉了5萬冊。5萬冊是什麼概念?《羅輯思維》在賣《戰天京》時,一個星期賣掉了5萬冊。

但這兩本書沒法比,在當時美國那麼蕭條的出版市場上,一本將近700頁的嚴肅的學術著作,居然能夠賣得這麼好,已經是一個奇跡。估計絕大部分人是沒有耐心看完它的,我要不是為了做節目,連翻都懶得翻它。

為什麼這本書賣得這麼好?因為有一個左派的大神、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上連發3篇評論力挺這本書,將之稱為“本年度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甚或將是這個10年最重要的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法國經濟學家,叫托馬斯·皮凱蒂。

這本書得出了幾個重要的結論。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如果自由市場經濟再這麼發展下去,那麼人類社會的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

這個論調並不新鮮,19世紀就有幾個左派大神在提,關鍵是結論,就是怎麼辦。皮凱蒂的辦法就是征稅,在全球範圍內對高淨資產人群和資本高額征稅。每年征收的費用,最低0.1%,最高10%。也就是說,你有多少財富,就應該相應地繳納多少稅。

如果你是一個高收入的人,比如說,你通過炒股一年掙了三四百萬元,那麼你的年收入就達到了50萬美元以上。對不起,你這樣的人就算是惡棍,要對你征收80%的懲罰性個人所得稅。

實事求是,這些數字我在這本書裏沒查到,我是看到有些文章講皮凱蒂有這樣一個觀點。

這不就是上了梁山劫富濟貧嗎?富人有錢,我們看不慣,那就去搶,把他們的錢給分了。這樣的觀點,在已經進行市場經濟實驗30多年的中國,我覺得它不該有市場。

與此同時,皮凱蒂提出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富人的錢到底是怎麼來的?來得正當不正當?我們該不該把有錢人繩之以法,把他們的錢給分掉?

這就暴露出我的真實目的了。我重點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瘋狂的投資》。書裏講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讀完這個故事,我們基本上就可以搞清楚現代財富的源頭了。

電報就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互聯網

《瘋狂的投資》這本書的副書名叫作:跨越大西洋電纜的商業傳奇。大西洋裏的電纜是什麼電纜?電報電纜。為什麼電報電纜對於商業史這麼重要呢?這就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通則:隻要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一次大飛躍,人類的整個文明方式就一定會發生一次大改變。

比如說,憑什麼說一個部落進入了文明社會?一定是因為它有了文字。文字本身僅僅是一個信息傳播的工具,但是有了它之後,人類代際之間的文明狀態、知識就可以傳承了。就像司馬遷講的,他寫《史記》是要藏之名山、傳之後世的,如果沒有文字,每一代人都必須重新摸索,文明就不可能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