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砍掉第3根:心浮氣躁,唯“銷”是圖(1 / 1)

本節要點

1.營銷浮躁症的種種弊端

2.解決營銷浮躁症的3大法寶

3.3.1 營銷浮躁症的種種弊端

在我國,很多企業在進行市場營銷時,普遍存在著浮躁現象,為了銷售這個單一的目標,置企業大局、前途於不顧,做出許多輕率的決策,導致企業失利。營銷浮躁症突出表現在5個方麵:盲目求新,玩花樣;目標大而泛;追求轟動效應;重“奇技”,輕基本功;內部氣氛“浮”。

20世紀末,央視的標王秦池酒本來是一家不出名的酒廠,結果因為在央視做了新聞聯播前的廣告,而一炮打響,這筆廣告費非常昂貴,相當於“每天送中央電視台一輛桑塔納”,但帶來的效益也是巨大的,經銷商在門口排起好幾裏地的長隊,市場出現消費者的熱購潮。然而,好景不長,此酒廠因為“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兌”的係列報道,被弄得臭名昭著,終究落得曇花一現的下場。

這個案例說明,企業單純依靠一時的廣告轟動效應獲得高市場份額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宜長久的,隻有將狠抓產品質量與提高企業信譽和廣告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消費者的持續認可。

3.3.2 解決營銷浮躁症的3大法寶

1.不為浮名遮住眼

營銷新名詞再多,但也要適合本企業實際,就如帽子再新潮,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否則,要麼成為“緊箍咒”,要麼成為扣住眼睛鼻子的“悶頭罐”。

2.做好基礎建設

一些企業在基礎薄弱、管理混亂的情況下,曾經創造出業績增長的奇跡。但企業千萬別沾沾自喜,因為這種情況下的業績良好,極有可能是機緣巧合所得的結果。然而幸運之神不可能永遠眷顧,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若還是不注重基礎建設,就會使長期積累的矛盾爆發出來,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管理成本的消耗,最終也會使得利潤下滑。如果此時,基礎建設牢固的競爭者趁機攻之,企業將會陷於不利的地位。因此,企業應做到:完善規章製度,優化工作流程,降低采購、生產和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用好人才,使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使企業製度規範化、模式化、標準化。

3.營銷總監需沉住氣

企業管理者要有大將風度,有長遠眼光,沉住氣,做好基礎建設,帶動員工走好每一步。

案例討論L企業深度營銷案

深度營銷是指在營銷中通過與客戶進行大量人性化的深度溝通,對客戶的需求進行細致的了解,並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為客戶提供精準的服務。不難看出,深度營銷的前提是要求與客戶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對客戶的要求有著人性化的關懷。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本品牌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使客戶對本品牌保持長久的忠誠度。

L企業是某地方性啤酒企業,高端市場麵臨巨頭的擠壓,低端受小型企業低成本的競爭,傳統的運營模式舉步維艱。為此,它引入深度營銷模式。然而,由於分工不清,推行深度營銷模式首先就遭到了習慣了傳統模式的各級經銷商的反對,使得原有矛盾更加突出。而為了推動深度營銷,企業選擇了替換部分經銷商,並加大人員投入,希望打造以自己為主進行深度營銷模式。但新加入的營銷人員經驗少,而老營銷人員則習慣了“找找客戶、催催款、訂訂貨、喝喝酒”的工作狀態,形式主義嚴重,欺上瞞下的現象普遍存在,使深度營銷成為了“花架子”,並未取得預期設想。

討論題目

1.L企業適合深度營銷嗎?

2.你認為L企業進行何種營銷方式會更好?

思考

1.“隻要有能力,石頭也能賣出黃金價”、“把梳子賣給和尚”,這些類似的言論曾是營銷領域裏的經典語錄。然而,即使把石頭賣出黃金價,但“上當”者畢竟是少數。而且很有可能因為“上當”者向消協投訴,讓你“石沉大海”——在商海的殘酷競爭中,一敗塗地。

那麼,再說“賣梳子”的問題。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定要把“梳子賣給不需要它的和尚”,還不如賣給那些非常需要梳子的人。你是怎樣認為的?你是如何看待“石頭”和“梳子”這類問題的?請詳述你的理由。

2.有人說:一個廣告造就一個品牌的神話。隨著競爭的激烈和消費者的成熟,這句話越來越不發揮作用了。現在需要的是企業腳踏實地地去做。

你認為廣告的有效性值得懷疑嗎?廣告與腳踏實地相矛盾嗎?請結合你的企業實際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