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直保持沉默的丁士國突然插話問夏中華:“夏老師,向你請教一個問題,曼陀羅花在我國古人是將它稱作‘惡客’的,而在佛教中為何視作神花?”
夏中華回答道:“佛教中的曼陀羅是從梵文中譯過來的,它的正規名稱應叫曼陀羅華,屬白花石蒜,與常見的茄科曼陀羅是不同的。它包含著洞察幽明、超然覺醒、幻化無窮的意義。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陀羅華、摩訶曼殊沙華在經文中為‘四種天華’,加上蓮花就稱為‘五大華’,古代華與花相通。”
“那麼,在佛像的背光上鑄有曼陀羅華,這又代表什麼含義呢?”
夏中華思索了一下,道:“你這倒是給我出了一道難題,我隻知道曼陀羅華一般是用作供奉佛的,還從沒有在佛像的紋飾中見到過,這個問題要講透,看來還得請教你父親。”
丁思成輕哼一聲,道:“無需請教,我也從未見過,十有八九是臆造之物。”
丁士國不太服氣地說:“我敢肯定,它決不是臆造之物。”
丁思成說:“你有什麼根據?”
“因為整件佛像是真品。”丁士國小聲嘟囔道。
“那你把佛像拿來我看看。”丁思成說。
“這……不太方便。”丁士國含糊其詞地說。
夏中華插話道:“士國兄,在我掌握的資料中,僅有南朝梁武帝時的佛像出現過曼陀羅華的紋飾,因為這是佛像鑄造加入中國文化元素的創新期,再說梁武帝本人又癡迷於佛教,總喜歡標新立異。可是,至今沒有在任何地方見到過實物。你既然見過,不妨拿來讓我們研究一下,也好長長見識。”
丁士國有些為難地說:“那我盡量做做人家的工作,不過,把握不大。”
夏中華頭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丁士國是否見過被盜的真品南朝佛像?這批佛像被神秘人盜走不久,公安部門又在偵查之中,他怎麼會見到?夏中華覺得此刻追問可能不合時宜,他想找個恰當的時機探個究竟,於是說道 :“士國兄,不方便就不必勉強了,隻要真有這樣的佛像,遲早我總能見到。”言畢,轉而對丁思成說:“丁老先生,我剛才說話可能有些放肆了,請您原諒。下麵還是聽您說正題吧。”
丁思成說:“小夏先生,無需與我客套,看來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很深,尤其是在古玩方麵有獨到的見解,有你參與編寫《華夏物語》真是幸事。剛才我忘記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在中國古玩中的寓意和表現方式,決不能離開每個時代的特征。在這方麵黃先生頗有研究,我們一起聽聽他的高見。”
黃輝本來就是著名的曆史學家,近段時間又為寫《華夏物語》翻閱了不少資料,當然頗有心得,剛才丁思成和夏中華說得太專業,他一時插不上嘴,現在聽到丁思成指名要他發言,他也就不作客套,清了清嗓子門,侃侃而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