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臨江詩宴(3 / 3)

寧王也掩過不談,轉而問起朱駿師從何處。朱駿答道:“小子江湖草莽,小時候倒是在私塾裏邊念過幾年,隻是先生嫌我資質愚魯,把小子趕出了出來,實在是所學有限的很。”

寧王疑惑道:“莫非公子是自學成才?那怎麼能算是愚魯。唉,想那私塾先生今日以後隻怕要自剜雙眼,隻恨當年不識人才了。”

朱駿答道:“王爺有心了。當時小子也是年少不知事,如今想來,實在是愧對先生。每每悟及先生徐徐教導,直如就在眼前。隻是現在有心悔過,卻是歲月不饒人了。”

寧王讚賞的道:“想不到朱家老三竟然是如此墨舊之人,隻可惜天下眾生卻是看錯了你了。人言朱家老三,紈絝風流,卻想不到是個情義之輩。哈哈!”寧王自飲自濁了一杯,旁邊的蒙麵女子也跟著飲了一杯,隻見那白紗下的櫻桃小嘴,落紅欲滴,誘惑非常,朱駿竟然看的癡了。

朱駿片刻的失神,都被寧王看在眼中,寧王喚朱駿二人入座,朱駿推脫不敢,寧王道:“朱公子莫謙,今日本王在此宴飲天下才學之士,本著與民同樂之意。朱公子才學不菲。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今日能得此絕句,實乃人生一大幸事,當浮一大白。”說完舉杯而起。

眾人見王爺身起,也一齊起身幹杯。朱駿不敢再推,上前舉杯而飲。於是朱駿便落座右下,張公子旁邊。碧兒卻是沒有位置的,隻能站在朱駿身後,默默無言。不多時,又有小廝領了兩位俊傑上得樓來,分別是太原李衛,當朝太傅之子和朝林孫九兆,乃是朝林名士孫思韓之子。寧王見該請的客人都已到位,起身待必,眾人起身還禮,這才落座。

寧王傳下話去,宴席開始,整座臨江樓頓時熱鬧非凡,隻是這頂樓是個敞開的空間,卻隔音很好,聽不到樓下的吵雜。朱駿眼光落處,中京四處景物盡收眼底。眾人逐一給王爺敬酒完畢,在寧王的帶頭下,開始揮斥方遒,那孫九兆和朱駿一般,乃是布衣,就是未曾有半點職位在身的,受了酒精的刺激,竟然怒斥當朝的蔡相對北邊的幽燕國低聲下氣,形如走狗。

現在神武帝國乃是劉氏當朝,當年開國皇帝劉永鑫稱神武大帝,帥軍征戰四方,定下帝國的根基,南至曲水,稱為曲郡,西至寧武,北臨幽燕,東至大海之濱。

神武大帝國坐擁天下肥沃之地,兵戈直指西域孔雀之國,當年幽燕稱臣,劉高祖征伐孔雀大勝而歸,正欲舉兵北伐幽燕,統一天下,但正逢大病,從此一蹶不振,後來幾位帝王屢屢征戰幽燕之地,卻是屢次敗北,直至現在的憲宗皇帝劉璿,不再言兵事。帝國數代休養生息,國富民強,兵戈漸利,市井間已有再罰幽燕的流言,隻是當朝左相蔡思雨認為兵事有害民生,主張和親幽燕。

神武帝國曆來施政親和,言官無罪,市井百姓們對政治的言論也是寬鬆至極,所以這孫九兆直言,也並沒有讓眾人感覺莽撞。隻是寧王多年在外,對朝政從不過問,聽得他的言論,默然不語,不快之意卻是躍然臉頰。

張公子止住孫九兆的發酒瘋,微微一笑道:“今日王爺宴客於此,重在與民同樂,孫公子快莫言國事。”寧王的臉色稍微好轉,也飲了一杯,道:“正是如此。想來我神武帝國數年修養,民生富足。本王遊曆天下,遇到過不少奇聞趣事。就說天之南,曲郡極東有天涯海角。還有那觀月一峽的易水城更有易水天橋,讓本王感慨不已。本王觀那易水天橋,據說是三國鼎立之時越國巧匠羅琴所建,現在想來,正所謂巧奪天工,是為天下第一奇觀。”

中京之地,南傍炎澤河,北臨神武山,東去一百裏更有潘龍山相依。炎澤與華澤可以說是人類的母親。她們像一對溫婉而又互相撒嬌的姐妹,在這神武大地並肩齊趨,偶爾相遇則糾纏不休,而處於神武大地中央的中京,更是分不出炎澤還是華澤,每臨雨水季節,都要麵臨水患不斷的警況。

觀月湖的名字有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說。就說這觀月湖,相傳觀月仙子乃是南天門神將曉峰的愛人,因為王母妒忌被貶凡間,落於湖中變為一條銀白巨龍,這觀月巨龍開始心中有怨,每到雨季翻江倒海,弄得中京之地洪水滔天,後來天帝感懷下界的人們苦難,派遣神將曉峰下界治水,果然藥到病除。那曉峰一邊安撫住自己的愛人,觀月銀龍變的溫柔可人,觀月湖邊的百姓們靠著觀月湖田年年豐收,從此為觀月仙子和曉峰神將建起觀月閣,用以紀念這對苦難的神仙眷侶。那曉峰神將眼見百姓每年必遭水難,於心不忍,手持劈天巨斧,劈開中京東麵的潘龍山,開出一道數百裏的徑直水道,世人稱為觀月峽。

觀月峽天下奇觀,所過八百多裏水道,江水滔滔,兩岸壁立千仞,更有驚奇者,那江邊的峭壁上,不時有群樓吊腳,人聲鼎沸。這些吊腳樓本來是官府為了航道暢順建起的驛站,後來各地商人也開始在這些地方設立客棧,為來往商人們便利解憂,數百年下來,慢慢形成龐大的吊腳樓群。

易水城便是這吊腳樓群的密集地。易水城分為南城和北城,是觀月峽易水段的一處無牆之城。這裏地勢奇特,在兩邊高崖之上恰巧有地勢稍低的兩處石台,原為山民們下河取水之地,後來慢慢有人在這裏聚居,那兩方石台慢慢形成了碼頭,輸送著潘龍山南北兩地的山貨。在石台之間,一道由十三根巨型鐵索架起的天橋橫亙炎江,相伴著兩岸的吊腳樓群,是為天下第一橋。

寧王說道這裏依依還在回味那天下奇觀的美妙,朱駿卻道:“想那易水天橋是數百年前所建,我少時層伴在父親身邊見過那天下奇景,現今已經相去久遠。若現在帝國在觀月峽再建高橋,一定不差與那天下第一橋。潘龍山物華天寶,更相傳有神靈隱匿其中,山中靈藥奇珍遍地,實在是一座寶山。隻是其中險況無數,要開發出此山的真正價值,不是幾個商號,或者是幾隻軍隊就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