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初遇佛緣(2 / 3)

\t“修身養性?氣功?”古華驚異,他一無所知。

\t人類相互儲存了許多零散的知識,收藏在你我他中。人在社會中,就會陶學得知。比如“長彎短直”這句相對性很強的話,古華就是從一個鄉土木匠那裏得知的,並暗自點頭稱是化為己有。一語驚醒夢中人,古華從此就有了“修身養性,氣功”概念並注意起來。誰說人有時的無謂之舉無謂?古華的閑入診所,卻是種因緣。

\t該去理發了。

\t私有種子又在開始出土,街上出現了私人理發店,唯有階長修是一家大集體時代交錢記工分分糧延續下來的老店。階長修個子高大,不苟言笑,早年的小學文化也算文化人愛看古書,因為書看得多了境界開闊,平常人等不肖搭理,知識分子他還是看得起的,他與古華混得已熟。“你理發嗎?我這會兒不空,”階長修神秘的樣兒:“我要聽法師講法。”

\t“法師講法?”古華不知所雲。

\t階長修主動介紹:“我家請來了個大法師,長安興教寺的,就是唐僧西天取經出行的寺廟,”古華說:“能讓我見識一下嗎?”階長修說:“我佛普渡,當然可以。”

\t內屋裏,一個大和尚身披金星大紅袈裟,散盤於床,正在講法,階妻汪爾芬坐小獨凳於地聽講。階長修為人雖傲慢,對大和尚卻篤誠得很,躡手躡腳搭凳,正襟危坐,古華就隨便站著。

\t翌日下午,古華再來,階長修給古華理發,一邊用自己的知識開導古華。末了,說:“你是知識分子,我給你幾本經書,各人參悟。”理畢,階長修拿出幾本書,說:“看經書要恭敬,不然有罪孽的。”

\t夜晚閑下來,古華就拿過經書,有通俗讀本,有古典文的,也未擺姿,與看任何書一樣,隨便翻閱。

\t如清風沁入心田,漸漸被吸引,繼續深入,高山流水遇知音,原來是那樣地投機。他之所悟,他之人生觀、宇宙觀與佛理竟然異工同曲!但佛理更博大精深,大陽光代替了月光,他之所悟在佛理那裏找到了旁證,怎能不使他欣慰,佛教原來是這麼回事!哪裏是民間巫婆、端工、紙錢、抽簽等現象所能充數的?倒是以假亂了真,玷汙了佛學的聖潔。俗人無知,偏要以淺薄的科學之理去否定生命的永恒性,否定天外有天。佛教不是消極厭世,她是一種長遠更偉大的進取!

\t原來,佛理與科學並不矛盾,其見豈是俗人所得一點科學層裏所能比的?

\t佛祖的修為,睜眼閉眼已一般無二,時光倒流,見地球最初是一團泡沫,逐漸凝固成固體,這與現代科學推論相似,也符合他古華所悟之“三維世界大定律”。

\t佛教觀宇宙:無始無終,無邊無際,早於某科學推論。

\t佛祖用慧眼觀之,一滴水中有八萬四千生命,即現代顯微鏡下的細菌。

\t佛的思維圓融無礙,《華嚴經》上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文隨於意,意隨於文。”通俗的意思是:萬事萬物小中有大,大中有小,細微含整體,整體容細微,這不是現代科學動植物複製的理論根據嗎?又整體隻能通過對各部分的理解而理解,而對各部分的理解又隻能通過對整體的理解而理解。而世俗看問題往往帶有局限性、片麵性,當然整體也有大有小。於是,古華就感覺到愛因斯坦與牛頓之差別所在,雅俗、廣窄之分。

\t又世俗邏輯推理三段論法與佛理因明法比較:

\t三段論法:

\tA.因為金屬皆能傳電,

\tB.鋁是金屬物,

\tC.所以鋁能傳電。

\t佛理因明法:

\tA.鋁能傳電,

\tB.因鋁是金屬物,

\tC.現見所有的金屬物皆能傳電,

\tD.現見不能傳電的皆非金屬物。

\t顯然三段論法在因明法麵前顯得相形見拙!卻始終貫徹於大學教科,豈非教人之過?一個主觀武斷,一個完全歸納法。隻有真正看破紅塵,於萬事萬物圓融地觀照,就會有一種於事難以言說,難以準確表達的感覺,論證辯論才會靈活無過。古華就已經常出現這種心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