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翌日晨早,啞巴嘰哩呱啦比劃著要古華跟他一起去放牛羊。這倒引起古華興趣,不過,他卻向兒時放牛羊的大坪爬去,那兒已多年沒去過了。
\t大坪,依然是茅草的世界,不同的是,當年大集體清貧時代,這裏經常聚集著山前山後的放牛娃,現在改革開放土地下戶時代,生活改善,大坪反倒冷清了,沒有了《囉兒歌》聲,人性就是這樣乖僻。
\t站在大坪邊緣看,星子山、陰家溝小河、洞溝河、楮河,山還是這些山樣,河還是這些河形。不過現在的古華不再擔心大海裝不下了海水,反過來會把地球淹沒。舊地重遊,心境已然不同。兒時的那些放牛娃,銀錘、狗子、小娃兒……依然在這山上度人生,女子則走了婆家,小娃兒依然在放牛羊,唯有古華脫化了土氣,走了出去。童年的情景仿佛發生在昨天。古華久久佇立在大坪上,漸漸地,他習慣性地入神了……
\t或許是童真在這裏留下了靈息?驀然,世界在他心裏不再那麼迷離,宇宙變得井然有序。他明白了!明白了宇宙、生命玄諦、萬事萬物機理。一時間,他有一種一通百通的快感!
\t無事好作非非想,
\t幻境自向夢中來。
\t若將天地常揣摸,
\t妙理終有一日開。
\t時間,每一時刻又很平靜,但又隨時可能孕育奇異事件的發生,於無聲處聽驚雷。此時此刻,古華並不懂得在自己身上發生了類似“頓悟”的現象,柳暗花明又一村。他曾向先哲們請教宇宙人生問題,卻失望而歸並消沉,卻靠自己大覺大悟,在大自然中得到答案,是天命所歸嗎?
\t大自然這本無字天書,古今有幾人讀懂了它?古華在大學的那個廣播稿事件的刺激,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從此不再書雲亦雲,漸漸養成了非非之思的習慣,日積月累總爆發了,透見到宇宙生命謎底。
\t紅塵中,他沒有迷失本性,走上了一條鮮有人跡的幽路。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