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非非之思(2 / 2)

\t登高望遠,心曠神怡,站在邊緣俯視山川,一時還覺目眩。嗬!這曠野,這群峰中的山頂,仿佛才是他的家,才能使他獲得釋放的自由,也隻有這無世俗顧忌的山上,才能放開心懷,長長的吆喝一聲:

\t“哦——嗬——!”

\t放目遠眺,隻見山河大地溝壑縱橫,山峰如浪如波。遠離塵世的煩惱,這裏隻有大自然,隻有他的心。一種超然恬靜的體驗,靈魂得以安然棲息的基地,孤獨不再是一種難以忍受的折磨,而是一種超然的意境,創造和禪悟往往在這時產生,升華到另一重境界。仰望蒼穹,那藍天悠哉的白雲,還有那月夜繁星的生動。茫茫蒼穹,朦朧玄奧,愈看愈深不見底。那宇宙無盡頭的深邃,使他生出一種無限向往之情,而這種無限向往之情也是一種無盡頭的悲壯感,直使人向往真善美,直想為它殉道成仁。啊!偉大而慷慨而悲壯的生命嗬,在這無限的宇宙衍化長河中,如何適從?

\t天地是何來由?世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宇宙萬事萬物有何瓜葛?生命究竟是什麼現象?生命隻是一段現象嗎……

\t哎,他忽然感覺到,假如立於太空看地球人世的一切,什麼愛恨紛爭、悲歡執著顯得何等渺小!但自己遇事其間,還能一貫保持這大氣超然的處事處世心態嗎?此時,他多麼希望能有一個朋友與他談天說地,但生活的周圍沒有,人們都是那麼世俗,有高山無流水,他感受到了一種超然的孤獨。古華上次回家路過隆興中學,刻意在湯照善那裏留宿一夜,想與他探討,希望有所啟發,因為湯照善頭腦聰明,上高中比他古華學習好。那夜古華傾倒思想之海,湯照善卻給他一一堵住。“人隻能在生活中幻想,不能在幻想中生活,”湯照善語言刻薄依然如故,“你又算啥,鑽研那些虛無縹緲的問題,能漲你工資嗎?”古華碰了一鼻子灰,心情不快。

\t山上雖好,卻非生活久留之地,還是要回到塵世中去的。

\t為解諸多疑團,古華鑽學校圖書室,但小小中學,豈能容有博論?周末,他又專程去縣城圖書館,請教達爾文、黑格爾、馬克思。

\t然而他搖了搖頭,而這之前他是這些先哲的學生。

\t他又深入故紙堆中,撞見了老子、耶穌,傾聽他們講課。他依然搖了搖頭,覺得隻是知其然。

\t

難道五千年的文明進步史,對世界的認識還僅僅如此?難道生命真諦真的就如即成的辯證法則所定的那麼簡單、短淺局限麼?果真如此,那這個人生世界還有什麼值得向往的?他真不願相信這個事實。

\t古華失望了!隻覺得人生前景暗淡無光,再沒什麼意趣,活著也沒多大意思了,愛情的意趣這時也顯得渺小。人因憧憬而活著,希望是人的精神支柱,當古華走出圖書館大門時,消沉到了極點。車水馬龍的大街上,要是有人知道古華為此事而沮喪,豈不笑掉大牙?

\t失望歸失望,那消沉的心境,真有點兒苟且活著的感覺了。

\t天地從哪來

\t日月從哪來

\t人類從哪來

\t人類來做什麼

\t要到哪裏去

\t我們在哪裏

\t沒有回答者

\t隻有提問者

\t於是四麵八方

\t又是古歌飄蕩

\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