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七章 八大碗、團團肉(2 / 2)

頃刻之後,一碗團團肉就被掃得見了底。雙方抹了抹嘴唇上的油珠,接著幹起了第二碗,第二碗又在他們的風卷殘雲之下,瞬間空得連油湯都沒剩下一口。眾人看得那是一個瞠目結舌啊!紛紛感歎這兩個年輕人能吃啊!這主人家一看,四碗團團肉都沒能叫兩個年輕人分出勝負,於是也來了血氣,再從鍋裏撈出兩碗團團肉,非要那兩個年輕人分出勝負不可,否則這事就沒完了。

那兩個年輕人看著眼前的團團肉咽了咽口水,又掃視了眾人一圈,就各自用筷子夾起了一塊團團肉放入口中,細嚼慢咽了好一會,就雙雙的放下筷子認輸了。眾人一看居然打了個平手,就興奮得劈裏啪啦拍了一陣掌聲,主人家也是高興的咧開嘴巴笑出了花朵。

這場賭局的結果,顯而易見,那兩個年輕人都輸了,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果然硬生生的給那戶人家耕了三天地,而且還自帶夥食。後來說起這件事情,其中一個年輕人就嘿嘿的笑了笑說道:“其實第三碗團團肉我也能吃完,隻是……那樣做了,一會敗壞自己的名聲,二嘛!感覺不厚道,最重要的一點,大家都是窮人,能有一個豬宰不容易,得給人家留點過日子。”

在大家都還窮的時候,人民的思想還是很純潔的,在吃虧與占便宜這一點上,大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標準,也能受得住這條標準。比起現在這個社會的斤斤計較,實在是難得的高尚行為。

言歸正傳,從上麵這個故事裏,大家能看到什麼呢?

是那兩個年輕人貪吃呢?還是主人家太傻?其實,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告訴你,那是當時整個社會所呈現出來的一種貧窮狀態而已!因為窮,所以大家吃不起肉,也正因為窮,在紅河一帶,出現了比較有名的煙熏肉,也俗稱為臘肉。

煙熏肉,其製作方法很簡單,但也存在一些特殊的門門道道。比如說,在紅河一帶,自古以來就有過年宰豬的習俗。這個習俗從何時起,要說清楚還真不容易,咱就一筆帶過了。過年時節本就是冬季之末,天氣在一年之中是最冷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宰豬,一是為了慶祝春季,二是有利於保存豬肉。要保存豬肉自然就離不開鹽巴這種東西,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切成條形狀的豬肉用鹽巴抹一遍,而後用一個大缸淹著。等過了年以後,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再把這些肉放到稻草裏埋一段時間,等到了第一聲春雷炸響之時,就可以把這些豬肉取出,而後掛到一個常年生火的火堆上方,就這樣利用長年累月的青煙熏烤,方能製出地地道道的煙熏肉。

煙熏肉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長時間的保存,所以在大家都普遍貧窮的年代裏,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製作一些掛著,以備不時之需。

現在還是說回吃八大碗的事情,八大碗除了一碗團團肉之外,還有一道油炸酥肉,也是一道好嚼頭。具體做法也很簡單,就是把肉切成一塊一塊的,而後利用調製好的玉米麵,將其團團包裹住,繼而放入油鍋中炸,直到熟透即可。

油炸酥肉從古到今,都是筵席上不可或少的一道好菜,就算是社會已經大變樣的今天,它的地位依然巍峨不動。每每辦紅白喜事,在宰豬的當晚,必然有大廚熬夜油炸酥肉。這個時候也是趁機撈點油水的好時機,很多人都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去湊熱鬧,這當然也少不了我們這些無所事事的爨城少爺。大家說說笑笑,等吃夠了新鮮出爐的油炸酥肉之後,就悄悄的藏上那麼一兩塊帶回家給大人吃。

其它的好菜,本人就不多做贅述了,唯一要一提的事情就是,在這八大碗菜品中,必有一道當地小吃,或是卷粉、或是米線,那可是小孩子的最愛啊!很多小孩子跑去吃八大碗,其它菜可以不管不顧,但這一道小吃,必然是爭搶得最熱鬧。

那時候我們一幫爨城少爺,仗著自己身份特殊,確實是幹過一些無法無天的事情。對於去蹭別人家八大碗的事情,在當時的那種社會風氣下,也不是什麼大事。倒不是大家都有這種壞毛病,而是那時候的人民確實淳樸。別說我們這些小孩子去吃他幾頓八大碗,就算是那些毫不相識的人碰見了,也可以坐下吃頓飯再走,這種事情換到如今,肯定是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