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2 / 2)

楊耀緩緩的道,“朕想與太後、廢太子賭一把,看一看誰才是真命子!”

“好,臣願意寫這封書信!”

上官婉兒如水的雙眸落在遠方的夕陽上,心緒如潮,這一場母子,兄弟間的權力爭鬥,到底會是什麼結局呢?!

洛陽皇宮

西內苑

武則身著便服,麵色凝重的審閱著一疊厚厚的奏折。這一疊奏折的內容隻有一個,全是來自各方的彙報,關於皇帝楊耀在關中的所作所為。

如何在關中收買人心;如何招攬薛家兄弟;如何借狩獵大會奪取了兵權;如何組建了親軍龍武軍;如何平定了金吾衛的叛亂;如何抓捕了金吾衛的名門子弟,逼迫關中名門就範,全都一五一十的呈現在她的麵前。

更有甚者,楊耀還專門往洛陽的皇宮,還有政事堂送來了通告下的詔書,公開宣告武三思謀反,詔令全下通緝武三思這個反賊。皇帝公開了武三思的罪名,更懸賞通緝武三思,就是在打她這個太後的臉啊!謀反是要誅九族的,武三思若是謀反該殺,她這個太後不也在連坐的範圍?

“顯兒,你的翅膀硬了,想飛了啊!”

麵對楊耀公然的挑釁,武則深吸了口氣,自言自語的了,將奏折放在了龍案上,衝侍奉的宮女道,“將武三思帶來見朕。”

此時距離金吾衛弑君謀反被平定,已過去了兩個月。武三思雖然逃出了長安,卻擔心被龍武軍追擊,不敢沿著官道逃命,更不敢經過薛顗駐守的潼關。一行人隻能往北渡過渭水,從太行山的山路繞了一大圈,再南下返回洛陽。這一路下來,時間也耽擱了兩個月,但所幸平安無事的抵達了洛陽。

兩日前,武三思神不知鬼不覺的回了洛陽城,卻不敢擅自去皇宮麵見太後,而是偷偷去見了武承嗣,再由武承嗣通報了太後。

武則這些日子正在氣頭上,因為在皇帝離開洛陽的這些日子,她為了解決權臣裴炎,不僅在朝堂之上大肆的安排周興、索元禮這些酷吏擔任刑獄要職,清除異己;收買朝堂大臣的人心;更是在程務挺的禁軍中不斷安插眼線。本來一切進行得非常順利,隻要時機成熟,便可以收網捉了裴炎這條大魚。

但皇帝指認武三思弑君謀反的詔書一到洛陽,算是徹底打亂了武則的部署。處於劣勢的裴炎終於找到了站在道義製高點向太後開火的理由,糾集了一大幫朝臣,開始彈劾以武承嗣為首的武氏子弟。甚至,還有幾個折子將矛頭直接對準了太後,要太後必須對弑君行為給出合理的解釋。

之前本來已被收買站隊的官員,程務挺軍營的中層軍官們突然見到皇帝竟然和太後幹了起來,而且皇帝在關中搞得有聲有色,再非之前裴炎一人在洛陽孤軍奮戰。

雖然洛陽是太後的地盤,但皇帝加上權臣的勢力,還有富饒的關中、蜀中作為後盾,足以令他們在這個微妙的關頭,再次選擇了保持中立,又紛紛開始對太後的拉攏推諉起來。

武則得到了武三思安然回到洛陽的消息,對這個扶不上牆的爛泥也是恨鐵不成鋼,恨不得立刻將他交出來,三司會審後直接剮了,才能解了心頭之恨。

但在這個關鍵時候,交出武三思就是示弱,裴炎完全可以順著武三思這條魚,直接咬到武則這條大魚。到底,大家都是信武的,武三思謀反,武則能脫得了幹係?武則有沒有真的參與弑君,並不重要。隻要裴炎咬死武則參與了弑君,那就足夠武則頭疼的。

武則唯一脫身的法子,就是死保武三思,撇清武三思與弑君謀反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