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個影子(2 / 3)

麗江古城中基本上都是客棧,為了追求地道玩法,大家決定在古城裏選擇住宿一家保持古樸的納西民居特色的小客棧。在中河對岸我們看到一家匾額為“納禧雅閣”的客棧,漢字意為集納祥和雅致之閣,而納西語中“雅閣”為我們的家,“納禧(西)雅閣”即納西之家。幹幹淨淨的四合院裏以五花石鋪地,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有機結合了中原古建築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優秀傳統,形成了獨特的納西民居風格。客棧雖然不是很大,卻具有濃濃的人情味,能方便的出入古城,條件也介於旅店和酒店之間,有較大的單人間,獨立衛浴設施,但沒有空調,比較適合我們這些打定主意要在麗江“腐敗”、並且享受麗江情調的住。

我們在小橋流水的古城用完晚餐,在古城中閑逛。晚上,寂靜的四方街被客棧紅紅的燈籠映襯著,光潔的青石板泛著柔和的微光,小巷子之中有不少出售手工藝品的小店,都是別具風味的民族手工藝品小店。這裏的工藝品大多為手工的,有時還可以看到工藝品的整個製作過程。同行的四位女孩子被古城中出售的色彩斑斕的民族服裝以及銀飾所吸引,蝴蝶穿花般進出於各具特色的小店中,唯獨蔣蓮與她們不同,她隻在那些擺放著一些稀奇古怪的民族用品或是圖騰物件的小店前駐足,而且一看就是很長時間,。我們不得不多次停住腳步等她,就在最後一次等她的時候,她欣喜若狂的從一家小店中衝了出來,手中搖著一卷發黃的紙製品,跑到我們身邊說:“看啊看啊,好東西!”我瞥了一眼她手上那卷紙說:“什麼東西?把你美的,十七世紀海盜藏寶圖?可我記得那玩藝一般都畫在羊皮上啊。”蔣蓮白了我一眼。對我身邊的魏虹說:“這是一卷東巴文字,當中詳細記載了納西族人很久以前的生活狀況和其它的一些事情。老鄉賣得很貴,可是我跟他說我看得懂,他居然就送給我了。哈哈。”我詫異的問道;“你怎麼會看得懂東巴文字?”蔣蓮的男友馬力接口道:“她爸爸就是民俗學者,雖然身居國外,卻也算是研究中華文化的專家。”我們邊走邊聊著,很快就回到了住宿地,為了第二天的活動,大家早早就休息了,一宿無話。

第二天,我們坐了將近一天的車,到達了我們的穿越始發地——丙中洛。這是滇西北三大山脈即高黎貢山、怒山、雲嶺,與三江,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二形成倒“川”字的“三江並流”核心區,怒江山北向南貫穿全境,東麵為碧羅雪山,西麵是高黎貢山,兩山夾一江,形成明顯的高山峽穀地貌。

雖然當時天色已晚,但由於我們及度的興奮,不顧當地老鄉的勸說,一頭紮進了森林中,在這叢林草莽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的古道,這就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文明文化傳播古道之一的“茶馬古道”沿著當地人所說的茶馬古道開始了我們正式的穿越活動。如今,在這幾千年前古人開創的茶馬古道上,成群結隊的馬幫身影不見了,清脆悠揚的駝鈴聲遠去了,遠古飄來的茶草香氣也消散了,留印在茶馬古道上的隻剩下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以及對遠古千絲萬縷的記憶。剛走了三個多小時,天就完全黑了,再說這裏是高海拔地區,不宜劇烈運動,不可急速行走,更不用說夜裏行進了,所以我們不得不在一處開闊地紮營。我與馬大偉在距營地五十米的下風口挖好一個廁所,其他人也已將營地紮好,我們在營地中心點起一堆篝火,吃完飯,大家圍坐在篝火邊聊天。聊著聊著有人提議講鬼故事,於是大家搜腸刮肚把以往聽說的種種可怕的事一一講了出來,嚇得幾個女孩子臉色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