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是個森林中的城市,城市的中心就是舉世聞名的克裏姆林宮。這是露西亞人的舊都,和時尚、西化的彼得堡比起來,這裏顯得陳舊、保守。到了莫斯科,盡管氣氛有些緊張,公眾情緒躁動,嘯天也還是想帶大家四處逛逛。柳芭自小生活在這個國家,也是第一次來到這個古都,心中興奮。李清美、李大彪等麵對這濃鬱的異國風情興奮中還有些緊張。廖沙在當地找了兩個熟悉情況的向導陪同他們。
莫斯科的克裏姆林宮自然要去看的。克裏姆林宮的“克裏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城”。蒙古語中,是“堡壘”之含義。克裏姆林宮位於莫斯科中心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曆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圍牆厚6米,高14米,圍牆上有塔樓18座,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上,其中最壯觀、最著名的要屬帶有鳴鍾的救世主塔樓。這個克裏姆林宮大家隻能遠遠地看著,嘯天被這座宮殿的宏偉震驚了。
他們徜徉在緊依克裏姆林宮牆的紅場上,這是莫斯科的中央廣場。在俄語中,“紅色的”含有“美麗”之意,“紅場”的意思就是“美麗的廣場”。紅場原名是“托爾格“,意為“集市“。它的前身是15 世紀末伊凡三世在城東開拓的“城外工商區”。1517 年,廣場發生大火災,廣場曾被稱為“火災廣場”。1662年改稱“紅場”,意為“美麗的廣場”,是國家舉行各種大型慶典及閱兵活動的中心地點,是世界上著名的廣場之一。
17世紀以來,這裏既是莫斯科的商業中心,又是沙皇政府宣讀重要詔書和舉行凱旋檢閱的場所。南麵的聖巴素大教堂,象征著以往鐵幕之都的莊嚴肅穆。廣場兩邊呈斜坡狀,整個紅場似乎有點微微隆起。
紅場的大規模擴建是在1812 年以後。那時,拿破侖的軍隊縱火焚燒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園時,拓寬了紅場。紅場的地麵很獨特,用赭紅色方石塊鋪成,油光瓦亮。
紅場南邊向莫斯科河微傾的斜坡上,是莫斯科瓦西裏升天大教堂,又名波克羅夫大教堂。它是伊凡雷帝為了紀念1552年戰勝喀山韃靼軍隊而下令建築的。它被譽為古代俄羅斯建築藝術的卓越代表。教堂是由大小9座教堂巧妙結合起來的,周圍8 座略小的教堂團團圍住中間稍大的教堂,構成了一組精美的建築群體。9 座教堂均為圓頂塔樓,中央主塔高47 米,周圍是8 座高低、形狀、色彩、圖案、裝飾各不相同的蔥頭式穹窿。教堂用紅磚砌成,白色石構件裝飾,穹窿頂金光閃爍,配以鮮豔的紅、黃、綠色。整座教堂洋溢著濃烈的節日氣氛。
教堂前是一個圓形的平台,俗稱斷頭台,是向群眾說教和宣讀沙皇令的地方。同時也是行極刑的地方,行刑是在台下進行,在台上宣讀處死令和犯人罪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