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風險管理在老年病房中的應用
醫院管理
作者:劉紅娟
【摘 要】目的:探討老年病房存在的護理風險,實施風險管理,為老年病人提供安全、優質的護理服務。方法:通過識別與分析老年病房存在或潛在的護理風險,製訂風險管理策略,指導臨床規避和化解護理風險,確保護理安全。結果:住院病人對護理工作綜合滿意度提高。結論:應加強識別老年病房存在的護理風險,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和抗風險能力,完善管理製度和工作流程。
【關鍵詞】老年患者;護理風險;管理
老年患者大多年齡大,基礎疾病多,病程長,病情變化迅速,認知功能的減退,心理因素、家庭、社會等多方麵的影響,為病房護理管理帶來一定的風險,在老年患者病房的護理人員,對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保障老年患者的安全護理工作已作為衡量老年患者生活的一個重要指標之一。
1老年病房發生護理風險的主要因素
1.1 疾病因素
老年病房的患者大都有高齡,一人多病共存,病情複雜,病程長,並發症多等特點。隨著年齡的遞增,安全的危險因素就越大。如: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綜合症、退行性關節炎引起步態異常、髖關節骨折、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肺炎、電解質紊亂、營養失調、疲勞、腹瀉等原因,加重了老年患者安全的危險因素。
1.2 藥物因素
中樞神經係統的藥物,特別是鎮靜催眠藥、抗精神藥和麻醉鎮靜藥,被公認為容易引起老年患者摔倒的顯著危險因素。多種藥物同時應用雖然沒有被證實是顯著因素,但也被列入增加老年患者摔倒的常見原因。如:老年患者長期服用降壓藥後,血管床擴張,回心血量下降,心排出量減少,腦部供血供氧不足;使用解熱鎮痛藥後,可因機體短時間丟失大量體液和電解質而出現嗜睡、乏力、頭昏、站立不穩;服用抗膽堿能藥物後的不良反應可使病人引起視力模糊、複視和注意力下降等,這一係列症狀下降了老年患者的安全性。
1.3 心理精神因素
老年患者判斷力存在受損或偏差,對周圍環境忽略時安全的危險性就相應的增加。有些老年患者由於對自身能力估計過高,對自身潛在的危險性估計不足,或不願意麻煩家屬、護士、和護理員的協助,對所有的事情都勉強為之;又因長期受軀體疾病的侵擾,常年需要支出龐大的醫療費用,給老年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故凡事親力親為,常常急於求成,想盡早離開醫院,不考慮自身潛在的危險因素,導致各種護理風險係數增高。
1.4 其他因素
如:陌生的環境、生活環境的改變、生活習慣的約束、與醫護人員和陌生病友初次相處時的心理隔閡、顧慮以及對疾病的恐懼等等。
2老年病房易發生的主要護理風險
老年患者的護理應包括常規護理以及針對性護理,筆者針對以上危險因素主要提出以下幾點對策:(1)增強護士法律意識以及對病情評估能力,規範護理行為。(2)根據專科情況完善修訂各項護理製度,流程,建立具有專科特色的護理風險管理體製。科室成立由護士長及護理骨幹組成的護理風險評估小組。對科室各種高危患者的護理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不定期監督。成立跌倒墜床、壓瘡、管路等風險管理由專人負責。對各責任病房評估處的高危患者根據情況每1-3天進行一次風險評估,每月對病區各種高危患者護理及轉歸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召開護士例會,總結對各種高危患者的護理經驗及護理過程中存在的缺陷、不足,不斷完善科室對老年高危患者的安全預警能力及護理措施。逐步提高科室護理風險的評估和防範能力。(3)完善各種護理簽字告知製度。包括入院告知書、跌倒墜床、壓瘡風險告知書、特殊患者陪護告知書等。通過向患者家屬進行相關風險的告知,使老年患者家屬對疾病有一定的認知並引起患者子女的關注和重視,積極配合治療護理。(4)強化對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及突發事件處理的相關知識培訓。(5)加強病區環境安全的管理(6)重視對老年患者的健康宣教,采取反複多次,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進行宣教。